正文 民間資本的城鎮化機遇(1 / 2)

民間資本的城鎮化機遇

聚焦

作者:辜勝阻

李克強總理的三個重要政見之一就是:城鎮化是內需“最大潛力”。不可否認,城鎮化應該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如何利用和挖掘新型城鎮化中的發展機遇呢?

民間資本的新引擎

新型城鎮化將會帶動巨大的投資需求。因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產業發展等領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我覺得新型城鎮化一定得靠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在整個社會投資中已占63%。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讓民間投資成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民間資本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應該大有所為。

民間資本在城鎮化中的機遇主要有八個方麵:

一是服務業大發展

從產業發展來看,目前我國製造業麵臨嚴重產能過剩和高成本壓力,對製造業的投資下行過快,而服務業增長勢頭良好。與工業相比,服務業對資源環境要素的要求更低,對就業拉動的貢獻更大。工業要大發展,也必須建立在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的基礎上,利用生產性服務業保持工業生產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生產效率提高。

二是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

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基礎設施資金來源以地方政府籌款為主,民間資本的參與程度不及10%。要完善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合作機製,建立和創新政府帶動民間投資的新機製。對現有基礎設施、擴建和改造的基礎設施以及新建基礎設施實行不同的公私合營模式,最大化地運用各類資本提升效率。比如:北京計劃引進社會資本1300億元參與市政建設,占總投資近40%;而湖北自2000年以來,就開放多種渠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治理水土流失。

三是公共服務發展

公共服務過去主要是政府在做。但李克強新政中提出來,政府可以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製創新。比如:東莞80%是外來人口,光靠政府提供教育是不夠的,大量民工子女在民辦學校上學,政府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給予補貼,從而提高義務教育服務的供給;上海政府向養老機構購買服務,為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全額服務或優惠;西安政府向商業機構購買“大病保險”,減少居民“因病致貧”的現象。

四是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農民從農村走向城鎮要“住有所居”,而民間資本是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重要資金來源。民間資本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參與城鎮化過程中保障房、商品房、租房市場的建設,參與城市商業地產的開發,為進入城鎮的轉移人口和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

五是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的深入融合,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發展前景廣闊,要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吸引民間資本投資,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新興產業的融資難題並提高投資效率。而民間資本要先行探索,抓住機遇。

六是發展民營科技企業

民營科技型企業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是以科技人員為主體,技術創新為特征,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谘詢、技術服務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活動,培養了一批科技型企業家,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突出貢獻。民間資本以民營科技企業為載體投資實業,有利於我國城市產業機構升級和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