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幹淨的程度,與這雙手能夠擁有的財富數量成正比。
——《塔木德》
有個猶太婦人叫6歲的兒子到百貨公司去買東西。小男孩回到家裏,從布袋裏取出東西,一枚鑽石戒指隨手滾到地上。
小男孩沒有買這樣貴重的東西。
婦人領著兒子趕往百貨店,一邊走一邊對兒子說起一個在猶太民族已流傳了幾千年的真事:
拉比西蒙·本·舍塔靠砍柴為生,每天都要把柴禾從山裏背到城裏去賣。他為了有時間研究猶太法典《塔木德》,決定買一頭驢子代步。
拉比來到集市上,從一位竇瑪利人那裏買了頭驢子騎回來了。拉比的學生們見驢子的累樣,就把它牽到河裏去洗澡。半路上,驢脖子上掉下來一顆足足有10克拉重的鑽石。
學生們歡呼雀躍,認為拉比從此可以擺脫貧窮,專心致誌地研讀《塔木德》,同學們也能更好地聆聽這部聖典了。
出乎學生們意料的是,當學生們把鑽石交到拉比手上並說明來曆之後,拉比連到河邊牽驢都來不及,立即捧著鑽石向集市跑去。
找到那位賣驢子的人,拉比把鑽石交還到了他的手上。
看著賣驢人大惑不解的樣子,拉比說:
“我買的是驢子,而沒有買鑽石。我隻擁有那頭驢子的所有權,驢脖子上的這顆鑽石必須還給你。”
賣驢人恍然大悟,繼而又露出驚奇的神色,恭恭敬敬地問道:
“你買了那頭驢子,鑽石是在驢子身上的,你不拿來還我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拉比平靜地回答說:
“這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我們的神訓示過我們,我們的手是潔淨的,隻能拿走付過足夠的金錢的東西,所以鑽石必須還給你。”
從百貨公司回家的路上,這位猶太婦人又對兒子說了一個和上一個類似又有所不同的真事:
有一次,拉比撒弗拉正在做早禱,一個人來買他的驢子。買驢人出了一個價格,因為不能中斷祈禱,所以拉比撒弗拉沒有回答。買驢子的人把拉比的沉默當作了嫌出價低,於是報出了一個高一點的價錢。看到拉比仍沒有回答,這位買驢人報出了一個更高的價錢。
做完祈禱,拉比對買主說:
“你第一次報價時,我就決定把驢子賣給你了,但我不能中斷祈禱來答複你。你可以用第一次出的價格買走我的驢子。”
故事說完了,這個婦人沒再說什麼,隻是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我們的手是幹淨的,拿錯了財物,它就會變髒。”
不僅這個婦人這麼說,猶太聖典《塔木德》中也有這樣的話:
真正的清白和真正的誠實是可以從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上看出來的。隻有在金錢問題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清白、誠實的。
在《塔木德》說這話之前,耶和華和猶太先祖就有這樣的契約:
“你們不可偷盜,不可欺騙,也不可彼此說謊。不可欺壓你的鄰居,不可搶奪他人的財物。不可向著我起假誓,褻瀆我的名。”
那個孩子名叫哈爾德·巴科,長大後他做了“販克特”,從事契約的買賣。
他讓一雙手至死都保持著潔淨,共留下了1.2億美元的遺產。
隻有在金錢問題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清白、誠實的。
——哈爾德·巴科一生遵奉的信條
◇把手放在聖經上
有兩個男人來找拉比,一個說:
“我的這個朋友忘恩負義,當初他有急用,我毫不猶豫地借給他一大筆錢,沒有料到期限到了,他竟然說隻向我借了20萬元,而我明明借給他50萬元。”
而另一個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