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2)(1 / 3)

長期以來,孔菲德對他隻能向美國公民推銷的限製一直感到氣惱。50年代末期,有幾個國家的政府抱怨IOS的推銷員(也許並未得到孔菲德的支持)私下違背了這個規定,大批地將垂法斯的股票通過銀行和以貨幣交換的方式賣給非美國公民。孔菲德現在決定要設法使這一限製一國一國地解除。他去見每一個國家的財政當局,說:“你們現在擔心資金流出貴國,對不對?好吧,我告訴你們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將投入一部分資金,購買貴國企業股票。但你們要準許我向貴國人民推銷基金股票,作為交換條件。”結果他一國接一國地說服了對手。孔菲德就是這樣一步步地使自己從推銷員推銷主任、超級推銷員,到了老板的地位,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他的財源滾滾而來。

隨後,孔菲德又在加拿大注冊登記了“基金的基金”公司,財源進一步開闊。接下來,他首先把注意力轉向了金融中心——華爾街。眾所周知,華爾街股市一直是譽滿全球的,它的許多熱門股票都是搶手貨,孔菲德隻有躋身其間,才能有用武之地。於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按照美國的法律,由公眾擁有的投資公司隻能做多層基金生意,而個人擁有的公司則不受這種限製。這樣,如果本公司成立隻有一個股東的“基金的基金”公司,這就合乎個人公司的定義;這種私有資金也就可以在美國公開經營而不受幹涉。說穿了,他就是在華爾街設立一個公司辦事處,這對長期不能在華爾街和美國其他各地立身的國際投資信托公司來說,更是一舉兩得。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私人基金成立起來,它們對任何股票都大膽投資,從炙手可熱的熱門股票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冷門股票,從房地產投資到北極石油探測,他們都插上一手,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這樣,“基金的基金”已經不僅是一個投資於其他基金的超級基金組織,而更是一個受少數大亨操縱的公司,他們無所顧忌地從事著一連串的投資冒險生意。孔菲德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默默無聞,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孔菲德脫穎而出,一下子成了美國股票巨星。

猶太商人竭力把每一次生意做到位,其要術是一步一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絕不輕易放棄。◇隻要用心,就能擁有金庫

猶太商人在自己的生意經中經常以“用心計”作為致富的手段,他們多次表明“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下麵這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觀點。

1978年11月,在洛杉磯市獲得奧運主辦權後的一個月,市議會就通過了一項不準動用公共基金辦奧運會的市憲章修正案。

洛杉磯市政府隻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國政府。也許是對奧運會不屑一顧,也許是已經意識到美國舉辦奧運會將會遭到蘇聯的報複而進行抵製,美國政府對此冷若冰霜,明確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洛杉磯市已經走投無路,隻好向國際奧委會申請,要求允許以私人出麵主辦奧運會。這個請求太意外了,國際奧委會還從來沒想過由私人主辦奧運會。萬一這個人半途而廢怎麼辦?偌大的奧運會交由私人主辦,國際奧委會的麵子置於何處?

更何況,《憲章》已明確規定隻能由城市主辦奧運會。如果還有另一個城市申請,國際奧委會就有了回旋的餘地,然而,當時沒有別的國家和城市申請舉辦,國際奧委會一點兒回旋的餘地都沒有,《憲章》的這條規定第一次失敗了。

於是,洛杉磯奧運會籌備組開始“物色”一個能在行政當局不貼一分錢的情況下辦好奧運會的人選。

“物色”委員會的理想標準是,這個人年齡在40~55歲之間,在洛杉磯地區生活過,喜歡體育,具有從經濟管理到國際事務等多方麵的經驗。

電子計算機在不停地開動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篩選,計算機裏不斷出現的名字就是——彼得·尤伯羅斯。

於是籌備組向尤伯羅斯發出了邀請。當籌備組的人談起所謂“理想人選”的標準後,尤伯羅斯情不自禁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