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技術麵選股方法(1)(1 / 3)

技術麵選股要求股民掌握一定的技術,根據大盤的走勢來確定如何選股,掌握了這些技術可以使選股變得非常科學,有助於把握買賣時機。

(第一節)十字星的研判技巧

大盤震蕩過程中形成十字星走勢,到底是行情繼續疲軟的下降中繼形態,還是行情將企穩的階段性底部形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具體的分析需要根據市場環境方麵的因素,進行綜合研判。

一、從量能方麵分析

出現十字星走勢後,行情能否上升,並演變成真正具有一定動力的強勢行情,成交量是其中一個決定性因素。構成十字星前後,量能始終能保持溫和放大的,十字星將會演化成階段性底部形態;如果形成十字星走勢時成交量不能維持持續放量的,顯示市場增量資金入市多處於疑慮觀望狀態中的,則將容易形成下降中繼形態。

二、從成交密集區進行分析

成交密集區是市場行情走向的重要參照物,以此判斷十字星所處的高低位置,當所形成的十字星離上檔成交密集區的核心地帶越近,將越容易形成下降中繼形態;當所形成的十字星離上檔成交密集區的核心地帶越遠,則越容易形成階段性底部形態。

三、從行情熱點分析

如果熱點趨於集中,並且保持一定的持續性和號召力,將會使熱點板塊有效形成聚焦化特征時,就會使增量資金的介入具有方向感,有利於聚攏市場人氣和資金,使後市行情得以健康發展,則十字星必然向階段性底部形態的方向發展。

如果行情熱點並不集中,而且持續性不強,熱點呈現多方出擊態勢,則說明熱點缺乏號召力和資金凝聚力,不能有效激發穩定上揚的市場人氣。此時,熱點將逐漸趨於大麵積擴散,容易造成市場有限做多能量的迅速衰竭,從而使所出現的十字星最終演化為下降中繼形態。

四、從市場走勢方麵分析

如果股指是處於反複震蕩築底的走勢中出現的十字星,大多屬於階段性底部形態,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如果股指處於下降通道中形成的十字星,大多屬於下降中繼形態,投資者不能輕易買進。

(第二節)底部確認和頂部測量

大屏幕上的行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即孤立的股票價格不說明任何問題;有意義的是股價的比價關係--即股價在不同時間的不同位置。對股票價格變化把握的關鍵是“勢”。因此,通過K線長期走勢圖,才能判斷底部和頂部。

一、關於底部和頂部的分類

底部:“新低”點、原曆史低點、局部低點、階段低點……

頂部:“新高”點、原曆史高點、局部高點、階段高點……

關於底部形態的分類:V形底、弧形底、雙底、多重底、頭肩底關於頂部形態的分類:V形頂、圓弧頂、雙頂、多重頂、頭肩頂

二、如何確認頭肩底(道氏理論中關於“勢”的確認和演變)

1.從某“曆史”低點啟動有規模的反彈;

2.反彈結束後再創新低;

3.有規模的創新低後重返該某“曆史”低點以上(大底築成的第一信號);

4.在重返該某“曆史”低點以上後居然能繼續上升至前度反彈的目標水平(大底築成的第二信號);

5.在可能的再度回落中居然能在該某“曆史”低點附近止穩(大底築成的第三信號);

6.再度啟動上升行情並放量突破前度反彈的最高點(頭肩底確認)。

三、確認底部的幾個必要條件及操作原則

以下是確認底部的幾個必要條件及操作原則:

1.不要指望抄最低點。

大部分股民認為反彈即是底部,擔心錯過買入時機,次日無法追高,但由於搶反彈是高風險的行為,建議股民千萬不要希望能買到一個最低點。因此等待底部型態成熟後再大量買進,以免在跌勢中被最低點的低點套牢。

2.不要迷信底部量。

價跌量縮,大家都知道,但量縮了還可以縮。所以應等待大盤指數走穩後,日均量連續三日迅增才能確認。

3.不要認為底部是一日。

俗話說“天價三天低價百日”就是這個道理,一般說底有幾種形態,W底及圓弧底是較為常見的底部,絕不要去搶V型,因為V型底經常就是一個右肩,一買入就有會被套住的可能性。

4.底部確認的標準。

底部的確認有階段性之不同考慮(一般而言底部出現必須符合三大條件並從三個方麵考慮)。

技術方麵的三大條件:

A.各種技術指標必須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由於各階段其下降趨勢線均有所不同。一般以25日平均線為準。

B.從形態上看,以前的最低底部都會是參考點。如果在一年內有幾次都是在某一最低位置反彈上升的,那麼該位置即可認為是一處中期的底部。

C.在KDJ、RSI的周線已成多頭排列時,6日均量連續三日迅增。

①技術麵

技術線指標已嚴重超跌,走勢上也出現有利於多方的形態。

②基本麵

中國股市有一通例,即當政治及經濟消息未明朗前常易跌難漲,年底收緊銀根之類,新股上市之前等消息都可能使股市再跌一個台階,反之漲易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