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其他因素
由於資金短缺,加之年關已近,大量機構準備收金回府,隻逢高出貨,不進場拉高,使得整個市場心理上看淡。使得“底部”是個長期的建立過程。
幾種底部形態的具體操作後敘。
四、經典底部形態相應的研判技巧
在運用底部形態的炒作過程中,決定成敗最關鍵的因素是辨別底部形態的可信程度,這五種經典底部形態研判技巧如下:
1.按照底部形態形成時間的長短,底部形態可以分為用幾個月時間形成的長期底部形態;用幾周時間形成的中期底部形態;用幾天時間形成的短期底部形態和在當天的分時線上形成的盤中底部形態。因為莊家做莊成本的時間限製,主力無法在長期走勢中畫圖騙線。所以,越是形成時間跨度長的底部形態,可信度越高,越容易形成曆史性的底部。如:1995年初和1996年初的兩次重要的底部,形成時間均為兩至三個月的大圓弧底。
2.因為小盤股容易被莊家控盤,所以,大盤股的底部形態相對而言比小盤股的底部形態可靠,指數的底部形態往往比個股的底部形態更加可信。
3.底部形態構築成功後,在右側的上漲過程中,如果伴隨成交量溫和放大的,較為可信。而無量配合的持續上漲,往往預示著莊家已經控盤。這種底部形態是否可信,還要結合其他分析手段進行確認。
4.底部形態的構築過程中如果有些不規則形態,往往是一種自然形成狀態,比較可信。相反,底部形態構築的過於完美,反而有可能是莊家的刻意所為,投資者必須提高警惕。
五、底部K線組合的演化
股價見底總會事先留下信號,任何底部形態都有其經典的解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彼此之間都互相關聯,隻是見底信號的強烈程度不同,但形成原理一樣,比如插入線、利好刺激線和抱線。下麵重點講插入線和利好刺激線。
這三種經典的K線組合是最常見的見底形態,打開K線圖大家會發現有很多個股都是從這三種形態開始的。但是這三種K線組合見底信號的明確程度不同,見底信號最弱的是插入線,然後是抱線,最強的是利好刺激線。
1.經典插入線:個股的股價低開之後沒有繼續向下尋求底部,而是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走勢,但是反彈力度不是很大,並沒有超過昨日陰線的開盤位置,相當於右邊的陽線插入到左邊的陰線裏麵去,這種形態本書稱它為插入線。但是經典的插入線必須要滿足下麵的條件,就是陽線攻擊的力度要大,最起碼要達到昨日陰線的一半或其以上。如錦州六陸,在2005年7月12日形成了插入線,然後股價一路上行,漲幅高達83%。大家可以看到該股插入線的陽線插入到7月11日陰線的一半位置。
2.經典抱線:其實抱線是插入線的演化,右邊的反彈陽線攻擊力度再大一些,如果超過昨日陰線的開盤位置,就形成了抱線。右邊陽線實體超過了左邊陰線的開盤位置,說明多方的攻擊力量非常大,它的見底信號要遠強於插入線。
3.利好刺激線:這是這三種形態中信號最強烈的。股價經過長時間的下跌後,突然出現了一根下跌陰線,市場上大多數人都認為後市還會繼續下跌,但是次日,股價在利好的刺激下突然高開高走,並且還超過了昨日陰線的開盤價位置,見底信號非常明確。
但是這三種形態都必須保證要放量,量放得越大,越可信,如果兩根K線都沒有上下影線就更可信。
當然,本書始終認為,無論是什麼形態,出現在周線和月線上見底信號會更明確,但放量都是必須的。這三種形態如果用在判斷大盤上會更實用,甚至股民可以在大盤下跌的時候專門等這樣的K線組合出現。一旦出現,基本可以確定底部出現,如果有相關的消息配合或者在重要的支撐位上,就可以放心買入股票。
不過,在運用這些K線組合的時候很難遇到非常標準的形態,所以要靈活運用,不可生搬硬套,比如,K線可能會帶有上下影線,但是實體部分一定要符合上麵講的特點。
底部見底的信號很多,這三種K線組合形成原理是一樣的,隻是信號強弱上的不同,它們經常相互演化,給判斷後市提供了很多可靠的依據,讀者要動態地去分析它們的形成過程,做到舉一反三。
六、“M頭”和“W底”的轉換機密
要是單看技術指標,可以憋死很多最優秀的技術分析專家。比如,很多文章指出,“W底”已經築就,言下之意可以放膽買股票。但是第二天開盤後,卻單邊震蕩回調,而且,收盤後的圖形,你不能否認“M頭”的可能。也就是說,昨天剛剛做好了“W底”,股民可以買股票了,今天就給你“M頭”的可能,也就是說要警惕賣出了。
假如你等下去,明天重新攻上去創近期新高,從技術上看力度會加大;但是如果明天不漲反跌,恐怕圖形就更難看。不過,即便下跌,分析師的心裏不會沒有支撐位:比如5日10日30日均線都在下麵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狙擊空頭的肆虐;再比如各類指標的強勢信號等。分析師會按照慣例這樣告訴你:下麵某某位置有支撐,可以密切關注,如果某某位被有效擊破,大盤則可能向下考驗雙底的支撐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