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個哥舒翰,雖然心胸狹隘,但是對當前的形式卻看得十分的清楚,根據探子的回報,哥舒翰在軍事會議上曾說過這樣的話。
說安祿山雖然占據了河北廣大的地區,但因為其手下皆是番將胡人,所到之處,可以說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百姓苦不堪言,同時心生憤恨,所以百姓們對安祿山是絕對不會歸心的。
其實這一點唐小東也收到了線報,說是安祿山所統治的地區,除了番邦蠻子和胡人之外的民族,都被虐的不成樣子,很多有些實力的江湖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抵擋著安祿山的暴行,也在民間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甚至一度傳唱到了長安。
其中最讓唐小東佩服的就是一名為憶秀坊的娛樂場所,據聞這家娛樂場所乃是仿照唐小東的娛樂中心建立的,其創始人乃是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女俠,所以這個憶秀坊不僅是一個娛樂中心,還是一個江湖門派。
聽說就是這家憶秀坊,在安祿山部下肆虐的時候,其掌門一把火將其燒了個幹幹淨淨,然後帶著願意前往前線的女子一共隨軍作戰,雖不是男兒身,卻比男兒還要俠肝義膽,義薄雲天,她們所到之處,皆是輕歌曼舞,離去後,留下的,全是狼牙軍項上人頭!
在如此的處境之中,安祿山的形式真的不甚樂觀,哥舒翰認為,隻要唐軍堅守潼關,那麼叛軍久攻不下的時候,一定會讓軍心渙散,然安祿山和史思明等人眾叛親離。等到了那個時候,再乘勢出擊,天下大定。
而且下奶的形勢也確實在向唐軍有力的方向發展著,各地可以說是捷報頻傳,而且在唐小東的運作下,唐門也是傾巢而出,趕赴戰場,雖然唐門之人比之軍隊數量遠遠不如,但是其一人可當百人,而且擅長速戰速決,狼牙軍被這群人飄忽不定的詭譎身手弄的苦不堪言,也讓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恐懼萬分。
然而就是這種看似好轉的事態,讓唐玄宗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楊國忠這個時候看唐玄宗信心已然爆棚,就不停的在他耳邊煽風點火,要求哥舒翰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
第一次楊國忠提出這個意見的時候,立刻遭到了唐小東的駁回,由於唐小東那個的堅持,唐玄宗也沒有立刻下旨給哥舒翰,但是唐小東看得出來,唐玄宗跟楊國忠是想到一塊去了,於是立刻飛鴿傳書給散落在戰場上的各個武林人士,讓他們立刻從戰場上退守下來,蟄伏在長安附近,等待再次作戰。
而就在唐小東發出飛鴿傳書的第二天,楊國忠又再次提出這個意見,這一次唐小東沒有再阻攔了,於是唐玄宗非常興奮的給哥舒翰下了旨,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
這一下子就讓哥舒翰叫苦不迭,慌忙上書給唐玄宗,告訴唐玄宗說:“安祿山久在軍中,其精通兵法不在臣等之下,既然來此潼關,必然是準備萬全的,而且安祿山向來快攻速戰,這一次一定是叛軍暗中隱藏精銳,用老弱病殘引誘我軍出關,所以這肯定是詭計啊。如果我軍就這麼出關了,必然是落入了叛軍的圈套之中,到時候真的就是後悔都來不及了。”
然而唐玄宗根本不顧哥舒翰言辭懇切的分析,他已經被這接連的生理衝昏了頭腦,聽不進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對其嚴詞苛責。
連發了幾道聖旨,哥舒翰都當沒看見,最後唐玄宗也是怒了,直接發了一道旨意,以“賊方無備”為由,促使哥舒翰出關迎敵,並且讓前往的使者“項背相望”,給哥舒翰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而且有了高仙芝的這個前車之鑒,哥舒翰自然是知道抗旨不遵的後果是什麼。
於是在這個天寶十五年的陰曆六月四日,哥舒翰哭著帶兵出關了,唐軍是駐紮在靈寶西原的,靈寶南麵靠著山,北麵呢臨著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裏唱的狹窄的山道,安祿山的軍隊在這依山傍水之間精心的布了陣,就等著唐軍闖入伏擊地區。
初八那一天,決戰打響了,王思禮率領著五萬的精銳部隊一馬當先,龐忠等人率領著十萬大軍是緊隨其後,還有三萬人在黃河的北岸高出擊鼓助攻,一切都看起來那麼威風凜凜,那麼不可一世,然而隻有哥舒翰知道,這些人都在走向死路,隻可惜自己沒有辦法阻攔,因為自己也走在這條道路之上。
安祿山讓自己的軍隊故意示弱,在唐軍看來,對方的軍隊懶散異常,隊伍不整,看起開猶如敗仗之兵,唐軍還是中計了,追隨者一路前行,被誘拐進隘路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