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 趣聞

百科探秘

鋼盔在日語中被叫做“鐵帽”。我們今天看電影、電視劇,裏麵的日軍士兵如果不是戴著後麵掛一塊布簾式的戰鬥帽,就是戴著鋼盔,都成了“標準形象”了。然而,這頂“鐵帽子”雖然威風,卻給他們帶來過不止一次的煩惱。

鋼盔上的“靶星”

1939年,在日軍和蘇軍之間展開諾門坎戰役中,日軍發現,大量士兵盡管戴著鋼盔,卻依然在作戰中因頭部中彈而死,而不戴鋼盔的士兵反而沒有這樣高的死亡率。

這可就奇怪了,難道蘇聯人用了帶磁性的子彈,專打鋼盔?

莫名其妙的日軍派出專家到前線考察,這才真相大白。

原來,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前麵正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這是日軍的標誌。而紅色在所有光線中是最醒目的。於是,蘇軍老遠就能發現日軍的士兵,並且瞄著紅星開火。蘇軍使用的步槍雖然笨重,但它們彈道穩定,穿透力強。再加上一些狙擊手善於一槍命中,日本士兵就稀裏糊塗地被爆頭了。

諾門坎戰役後,吃了大虧的日兵被迫改小了鋼盔前麵的紅星——要我們說,幹脆改成膏藥旗上的那個大紅圓點,那就更方便了……

“軍神”的耍酷之死

更離奇的鋼盔故事,大概就要算日軍“軍神”飯塚國五郎的死了。

那是在武漢會戰之前,一個日本的戰地記者到廬山前線采訪日本陸軍少將飯塚國五郎。訪問結束後,他建議這位將軍擺幾個Pose,讓自己拍攝下來帶回去給東京的老鄉們看看。飯塚推辭不過,便在附近的一個高地上拔出指揮刀,又吼又叫、又躥又跳起來。記者為了追求攝影效果,又給飯塚扣上了一頂鋼盔。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當時日軍鋼盔的塗漆不太牢固,使用久了,鋼盔的綠漆會剝落,露出鋼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於是,對麵陣地的中國哨兵一眼就看見了:“咦,遠處怎麼有一個大燈泡似的東西在那裏又躥又跳?”他把槍一摘,瞄準後扣動扳機,隻聽“砰”地一聲,“軍神”應聲而倒。

這一槍打得實在是準,直接將飯塚的心髒打穿了,絕對是奧運會射擊冠軍的水平!

不戴更危險

看來,戴鋼盔真的很危險!那麼,不戴又會怎麼樣呢?

你還別說,真有日本兵打仗不愛打鋼盔。比如有個叫井口的老兵油子就是這樣。這家夥在中國打了三年仗,殺人不眨眼。

有一天,日軍正在分發補給的香煙,村子周圍忽然槍聲大作——“八路來襲擊了!”別的日本兵都扣上鋼盔,開始還擊。隻有井口還在那兒猶豫。原來這家夥太貪了,搶了好幾個新兵的一大堆香煙,全都放在鋼盔裏。雖然子彈都在腦袋上飛了,井口還舍不得把搶來的香煙倒掉。

於是,他還沒糾結出結果,就被一槍撂倒了。這一槍正中腦門,老兵油子井口當場斃命。誰讓他不戴鋼盔呢?再說了,整個日軍部隊裏,當時隻有他光著腦袋,估計咱們的神槍手錯把他當成指揮官了。

唉,這倒黴的鋼盔啊,真是戴不戴都成問題。唯一的解決方式是:別去侵略別人家的領土,別發動戰爭、破壞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