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動詞 多維度考查
應用閱讀
作者:陳衝
2013年高考,共有18套試題,除了上海卷和江蘇卷沒有出現病句判斷試題,福建卷出現的是病句判斷的主觀試題,其他15套試題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病句判斷,其中湖南卷試題題幹要求選“有語病”的項,其他都是選“沒有語病”的選項。所以2013年高考有病選項共計43句。梳理這43句,我們發現快速準確發現語病的關鍵處在動詞,因為其中33句可以從動詞角度發現病因所在。
“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與”(給予)是個動詞,它陳述的對象為“我”,支配的對象是“明月”,其他相關的是“愁心”(也是支配對象)。明確了動詞及其陳述支配情況,有利於開展對動詞的鑒賞。而在病句判斷中,聚焦動詞,有利於我們快速感知病因所在。
看句子,要對動詞敏感,訓練之初,可以有意圈出動詞,尋找其陳述支配對象。這樣有利於增強我們的語感能力。下邊為了行文的便捷,我們隻是就問題區域的動詞進行分析。
一、陳述對象在哪?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Ⅰ)14C.作者觀察細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聲,都能激發他的靈感,都能從中找到抒情敘事的切入點。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14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卻能夠慧眼獨具,將之信手拈來,尋找其敘述的價值,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14C.在90後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來越多,這顯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對長久以來孩子們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喚。
(2013湖北卷)4D.網友們紛紛撰寫微博,圍繞著“追星”的話題,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經”一番,捧腹之後,總有一種耐人尋味留在心中。
(2013浙江卷)4C.近年來,我國在海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漢語教學、漢語推廣等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漢語國際傳播,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城市越來越受歡迎。
如“找到”,其陳述的主語應該是“作者”,但是其緊鄰的前一句的主語卻是“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聲”,所以這裏的主語必須補出,即“作者都能從中找到……”。再如“成為”,根據其支配的對象“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想到其陳述的對象應該是“生活小事”,但是“慧眼獨具”、“信手拈來”、“尋找”等動詞陳述的都是“作者”,所以“成為”的主語殘缺,考慮到“作者”和“生活小事”之間的關係,原句應該修正為“使其(生活小事)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再如“是(是對長久以來孩子們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喚)”陳述的對象在哪?按理,應該是“科幻文化”。“捧腹”和“總有……”陳述的對象,應該不同於“撰寫”等陳述的對象,所以應該添加,修正為“讀者捧腹之後……”。“促進”和“受歡迎”也不再是“我國”,應該是“這些活動”。通過我們聚焦動詞,有意去尋找動詞能有效陳述的對象,可以快速發現主語暗換或殘缺。
二、支配對象在哪?
(2013新課標全國卷Ⅰ)14 D.過於重視教育功能,文學作品會出現理性捆綁感性,思想大於形象,甚至全無藝術性,變成幹巴巴的說教。
(2013廣東卷)3B.為滿足與日俱增的客流運輸需求,緩解地鐵線路載客,近日,廣州地鐵三號線再增加一列新車上線運營。
(2013北京卷)2D.日前,交通管理部門就媒體對酒駕事故的連續報道做出了積極回應,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
(2013全國大綱卷)3C.這次大會的誌願者服務工作已經完成了,我們咀嚼、體味這一段經曆,沒有失落感,有的隻是在平凡事務中享受奉獻、成長與幸福。
(2013安徽卷)17C.政府主導,媒體監督與宣傳,社會各界積極行動,是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約5800萬缺失父母庇護的留守兒童身心成長、學習生活所麵臨的失管、失教和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