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是什麼?是組織達到高效、和諧、共贏的操作工具,是成功製勝的法寶。縱觀古今中外,沒有任何的成功者和獲得勝利的組織或集團能離開這一法寶的幫助!因為能不能群策群力,正是一些人或組織成功或失敗的根源,能則成功,不能則必將失敗。
從古到今,人類曆史上發生過太多以群策群力取勝和失去群策群力而落敗的事例,以近代史上的日本和中國為例。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人口不多,麵積不大的島國,且與中國大陸距離遙遠,然而它竟能派兵侵略中國,占領中國半壁江山,進而吞並東南亞,將英國軍隊從那裏趕走,並且還與國力強大的美國在太平洋上一決雌雄。那麼它憑的是什麼?憑的是全日本人的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憑的是中國人的不團結、國內各種勢力的勾心鬥角。
如二戰時的日本軍人全都宣誓過要效忠於天皇,為“大日本帝國”的前途不惜犧牲個人的幸福和生命,我們也都在電影電視中看過日本人失職時剖腹自殺的場景,且不說他們是不是愚忠,但就這種精神就是一種極大的力量,使得每一個日本人都能高效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而當時的中國則是軍閥割據,各自為政,相互攻擊,全然不顧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而且我們也經常能在電影中看到一些中國的漢奸(注意:我們看見過日本人的漢奸嗎?恐怕很少吧!),以汪精衛為首,替日本人鼓吹“大東亞共榮圈”,替日本人奴役中國人,還組織偽軍替日本人打中國人。有資料表明,日本全麵侵華時,正麵戰場上的日軍共有50萬人,而替日本人賣命打中國人的中國軍隊則有200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再有人想振興國家,但又如何能避開自己人的纏打而去對付敵人?
試想當年的時局,一個如此能群策群力的日本,一個如此不懂群策群力的中國,縱然我大中華有幅員遼闊的土地,有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四億人口,卻讓日本人得以在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上燒殺搶掠,而這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越南人民處於全民族最危難的時刻,物質匱乏,人民的生活都難以為繼,麵對著世界上軍事、經濟、科技最為強大的美國的侵略,然而他們並沒有懼怕,最終竟然以自身小小的力量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讓號稱不可戰勝的美國灰溜溜地撤兵回家,原因是什麼?除了外界的一些物質援助之外,靠的正是越南人民的群策群力,是他們能萬眾一心,同心同德。越南人民的勝利體現的就是群策群力的力量。
勝利是給能群策群力者的最好的賞賜。我們再來看一下群策群力在體育比賽中的作用。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比賽——美國國家籃球職業聯賽(NBA)中獲得總冠軍的球隊往往是更能群策群力的球隊,這也是NBA各支球隊一直在追求“團體籃球”的原因。
如在2007-2008賽季,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和洛杉磯湖人隊成為了NBA常規賽的東西區冠軍。而在上個賽季,這兩個球隊都還在為球隊能否進入季後賽苦苦掙紮,賽季結束後,凱爾特人的兩大主力雷·阿倫和皮爾斯還互相為球隊的敗績而推卸責任,並都揚言要轉會;而湖人的當家球星科比·布萊恩特更是為轉會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到了2007-2008賽季,加內特的到來,讓凱爾特人重新團結到了一起,並且他們也成了全聯盟最能防守的球隊,整個常規賽中取得了66勝16負的好成績;而科比在這個賽季開始後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比賽之中,他變得更加無私,不再強調個人進攻,而是成了一位很好的球隊組織者,在他的帶領下,球隊在競爭激烈的西部賽區始終排在前幾位,後來加索爾來到湖人,讓球隊在比賽中更加協調流暢,最終勇奪西部第一。兩支球隊如此佳績的取得,除隊員個人實力的因素之外,也正是因為球員們更好地做到了群策群力。最終兩隊也一度在季後賽中所向無敵,在總決賽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