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團隊合作的小寓言故事:一個團隊中有五個人,他們分別叫做“每個人”、“其它人”、“任何人”、“沒有人”和“某些人”。
這天,這個團隊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必須完成,“每個人”被“某些人”指派去做這件工作,但“每個人”相信“其它人”會去做,或者“任何人”可能去做,可到最後卻是“沒有人”去做這事。
“某些人”對此感到生氣,因為那是“每個人”的工作,而“每個人”以為“其它人”或“任何人”會做那個工作,然而卻是“沒有人”領悟到“每個人”不會去做,最後當“沒有人”做那件“每個人”該做的工作時,“每個人”開始責怪“其它人”,並抱怨“任何人”。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但其中所表述的情況在工作中也是會出現的,我們都知道三個和尚吃水的故事,一個和尚在的時候,為了省事,他能一個人挑兩桶水喝,再來個和尚後,他就不想這麼幹了,他覺得工作幹嘛不分給這個人一半呢?於是兩個人用一個扁擔抬一桶水喝,而再來個和尚之後,原先這兩人又想了,現在是三個人,新來的也得分三分之一,那麼如何弄呢?兩個人抬一頭,剩下這人不幹了,於是爭來爭去,結果誰也沒喝上水。
我們再打個比方,假如一個樓的清潔工作隻交給一個清潔員,他可能不想幹,但不幹就沒薪水,就不得不幹,怎麼才能完成任務呢?死命幹吧,於是盡力地幹,但為了完成任務,他可能幹得不仔細,會有敷衍了事的情況出現。
要是兩個人來打掃一棟樓,如果能分工明確,一人一半,那麼還能做好,也都省力,如果對他們兩人朝廷工作質量評比,他們可能更仔細一些。如果不分你我,就會有人偷懶的情況出現。
要是三個人在一起打掃一座樓,思想就不易統一,就會出現你派我我派你,你抱怨我幹的少,我抱怨你分我的多等等,就容易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
如果讓十個人打掃一座樓,消極怠工的情況就更明顯了。在這十個人之中,應該至少會有一個人不願意幹,一旦有人不願意幹,他就會拉上一個人,說“來兄弟,玩盤象棋!”因為這樣即便挨罰也會有個做伴的,而他拉的這個人可能也不想幹,覺得反正還有其他人幹,也就不好意思不跟他玩。這時要是有個人看見這兩個人在玩,他心想,原來有人在玩啊,我還幹什麼啊?就會也來玩,這樣三個人就可以“鬥地主”了。一旦有三個人在一起幹一件事,那麼一個小團隊基本上就建立了,他們仨要是看見有一個人在幹活,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幹什麼啊幹?就你積極啊?來一塊玩吧!”這時這個人就是不想去也不好意思,因為人都是有向群性的,為了不讓人覺得他另類,那麼他也會加入其中,這樣四個人就夠玩一桌麻將了。要是再有一個人看見這四個人在玩得熱火朝天,自己就會想,原來都在玩啊,看看他們在玩什麼?就很想去看個究竟,結果就成了看客;這時再來一個人,一看原來都在玩,我才不幹呢,於是也加入了進來。這樣剩下的四個人就成了少數,而少數服從多數是個約定俗成的觀念,這四個人一看原來他們都在玩,嗨,還幹什麼啊?咱們也來一桌麻將吧,結果全都玩上了。出現這種情況的結果是什麼?是整棟樓無人打掃,大家都挨罰。
這個比喻其實揭示了一些團隊生產力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的一大原因。一些團隊成員總愛把工作推給別人,或者“拖”工作,有些工作本該每個人都去做的,結果卻沒有人去做。這種消極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最要不得的,消極會引發團隊不和諧,造成整個團隊的怠工和裹足不前。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其實正是人的好樂和利己的本性決定的,若不對人的這種本性加以遏製,那麼人就會喪失責任心,在工作或困難麵前互相推委,結果大家都做不好事情。
我們應該知道,既然是一個團隊才能做成的事,那麼僅憑一個人就不能應對全部工作,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在工作中,在不斷地有新問題和困難出現時,所有人都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以正確的態度麵對工作,每個人都去正視團隊中的困難和問題,並全力配合以解決之。
再者,人與人對待工作和困難的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對問題和困難漠不關心,有的人愛推到他人身上,有的人想去解決卻得不到他人的幫助,這都是沒做到群策群力的典型表現。正確的做法應是,大家一起來,出工出力出點子,把團隊的事視為自己的事,把工作中的困難視為必須全力並盡快去克服的困難,這樣整個團隊才能和諧運轉,工作才能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