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個爛蘋果搞壞了一箱蘋果”;“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學嚇神”等等,這些話其實反應出一種現象,就是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一些有著不良行為的人,而且他們的不良行為很容易傳染給其他人,致使其它人都染上一些不良行為。如果我們的團隊中有這樣的人,那我們可都要注意了,這樣的人是極不利於我們的團隊做到群策群力的。
有人曾作過這樣的比喻:建立一個組織或團隊就像燒製一件瓷器一樣,需要小心翼翼、精雕細琢和有耐心,因為一位工匠需要花費幾天的功夫才能製作出一件瓷器;而破壞一個組織或團隊的管理,就像用一根手指輕輕點倒一件瓷器使它摔壞那樣輕而易舉。但在不少的組織或團隊中,這樣的“手指頭”都是存在的,他們就是“害群之馬”,如果我們的團隊中有這樣的害群之馬,那麼為了團隊的群策群力,我們就要能做到避免受他們的影響,不然不但團隊不易出成績,甚至都有被他們破壞掉的可能。
“害群之馬”這個詞語來源於遠古時候的一個故事。軒轅黃帝治理天下時,有一次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他率領一大幫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走。這時,他們正巧遇到一個牧馬的孩子,便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
牧馬的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又問:“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裏嗎?”那孩子也說知道。
黃帝暗暗吃驚,這孩子不但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裏,便又問他:“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這孩子推辭不說,黃帝又繼續追問。孩子便說:“治理天下,和我放馬又有何不同呢?隻要把危害馬群的馬驅逐出去就行了。”黃帝大受啟發,叩頭行了大禮,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
這個牧馬的孩子說得很有道理,就像牧馬需要將害群之馬驅逐出去一樣,團隊的和諧首先來自於清除擾亂不和諧的因素。而團隊中的不和諧因素,往往也是因那些害群之馬而發起的。那麼我們如何發現企業中的“害群之馬”呢?這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特征呢?通常這樣的人有如下表現:
1.不愛團隊,有時甚至出賣團隊;
2.工作不上心,自己不上進;
3.在團隊中搞小團體,搞分裂破壞團結;
4.不講誠信,欺騙他人;
5.造謠生事,搬弄是非;
6.隻看自己眼前利益,無視團隊發展;
7.特立獨行,我行我素;
8.誰表現好就詆毀誰,蠱惑他人誹謗優秀者。
有上述八種行為的人,都可說是“害群之馬”,這樣的人存在於企業中,必然影響企業的和諧。如果你所在的團隊中出現了“害群之馬”,那麼你最好離他遠遠的,並且不要受他的話語和行為蠱惑,自己心裏也要清楚他對員工和團隊的危害,並彌補他對團隊的副作用,同時我們也要想辦法改變他,用行動讓他感動,用教育把他說服,讓領導強令他改正。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的話,那麼就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建議領導治理或辭退他,以維護團隊的和諧。
本章總結:
在一個團隊之中,群策群力的實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團隊乃至每個人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情況和問題,這個時候,拿出正確的應對辦法至關重要。本章主講了做到群策群力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並給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但團隊建設是件十分複雜的事,群策群力的執行過程中也會不停地出現新變化和新問題,所以我們也要能靈活應對,隨機應變,以團隊利益為到高利益,團隊目標為最高目標,拿出正確、科學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