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沃爾瑪的危機策略(1)(2 / 3)

密蘇裏大學農村社會學教授雷克斯·坎貝爾這樣評論道:“沃爾瑪公司所到之處,總有些東西要被淘汰。”

一方麵說明,沃爾瑪公司以其本身的固有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每到一處,所向披靡。

另一方麵也揭示了競爭的殘酷,由於沃爾瑪公司的低價政策和優質服務,使同業與之競爭的許多中小零售商業恍如霜打、一蹶不振,甚至“關門大吉”,結果,每到一處,沃爾瑪好比勁敵入侵,受到同業人士的強烈抵製。

愛荷華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史東博士曾在1988年9月做過一項專門調查,目的是想證明沃爾瑪“侵占”縣城是為了擠掉小商小販,並且全麵破壞了俄亥俄大街的傳統麵貌和特色。

沃爾瑪公司當然不承認這種偏見,於是也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

沃爾瑪是在1982年進入愛荷華州的,當時實力雄厚的沃爾瑪公司已擁有550家分店,並已在全美的13個州開展和建立了零售業務。

1988年時,沃爾瑪已經在愛荷華州設立了19家商店,而且還準備繼續擴大業務規模。沃爾瑪公司在西部地區擴展時就已經引起爭論,在科羅拉多州受到抵製,在亞利桑那州也情況不妙,開設新店的努力付之東流。

在俄克拉荷馬州議會上遇到麻煩的山姆,趕緊給公司股東、顧客、政府官員以及新聞界發出一封封申辯函件,但收效甚微。

坎貝爾博士還調查了愛荷華州一個有6100人的小鎮,它離杜布克西麵有60英裏遠,名叫獨立鎮。

坎貝爾教授也沒想到,自己的調查報告竟然是“火上澆油”,或者是說“傷口上加鹽”。

坎貝爾無奈地說:“我本來想把調查得出的事實公之於眾,以便讓那些生意人了解些變化,從而積極改革,努力適應環境。我甚至直接對那些零售商說,你們需要改善和顧客的關係,調整價格,提供優質服務,等等。但效果適得其反,根本無法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都聽得口打嗬欠,心不在焉。

後來,坎貝爾不得不明說,這些實際上就是沃爾瑪的成功之道,人們這才恍然大悟。

1989年3月的報紙也推波助瀾地說:“愛荷華州小鎮上的當地商人,很少能和占地5萬平方英尺的沃爾瑪競爭,僅僅沃爾瑪那獨特而巨大的雜貨櫃就令鄉村零售店相形見絀了。”

報紙上還說,沒有多少人能與沃爾瑪公司的價位競爭,因其定價通常比當地店主的進貨價還要便宜。結果,整個商業區變得空空蕩蕩,中小規模的競爭對手都被淘汰了,所剩無幾的也都沒有了稱雄實力。

弗蘭克·布裏默市長知道沃爾瑪的擴展情況後,就對紐約時報說,沃爾瑪商店建在這裏甚至是建在附近的城鎮,都將對當地商店構成威助。

1989年4月2日的紐約時報也評論道:沃爾瑪招來數百個小鎮和上千個零售商的仇視。當商會會員們為沃爾瑪提供的就業機會和微納稅款歡呼時,當地的零售商都擔心沒幾個人能與這實力強勁的對手競爭。

所羅門兄弟公司零售分析家傑克·賽博德表示,沃爾瑪吞沒了所有主要大街的零售市場,搬進城的第一年,銷售額就過千萬美元,要知道,這些錢都是從小商人的現金出納機那裏截流過來的。

山姆其實並不在意人們的評價甚至攻擊、誹謗,他的主要精力隻願意放在零售業的不斷壯大上。

盡管山姆很少在會產生爭論的場合露麵,但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爭論中,顯然有不少人懷有敵意。山姆仍舊沒有介意,是非由人去說。但是,如果事關公司的發展,他會據理力爭,而關於個人的形象,他卻看得很開。

幾乎與此同時,山姆因“購買美國貨”的舉動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又一下子成為美國的英雄,被全國所關注。

1989年,當時還是州長的克林頓總統打電話給山姆,問他能否為布林克利一位財政困難的服裝製造商法裏斯,巴勒提供幫助。

巴勒的工廠有90個員工,過去一直通過彭尼和西爾斯公司為薩·霍森生產法蘭絨襯衣,後來後者將訂單又轉交給中國廠商,失去了客戶源的巴勒擔心工廠會因此倒閉。

山姆決定幫忙。

像大部分商人一樣,沃爾瑪的襯衫幾乎也是全部從海外進口。但這次,山姆決定“購買美國貨”,並向法裏斯·巴勒發出訂貨單,進一步表示如果雙方能在價格上達成協議,就可以馬上成交。

但是,那個可憐的供貨商,又出了一個小小的問題。經濟上有困難,並且找不到美國生產的法蘭絨來作原料。山姆又主動叫來紡織品製造商到本頓威爾商量此事,結果也沒談妥。

山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和巴勒商量以後,決定做一些讓步,從國外進口原料,但他要求其他所有的程序都在阿肯色州完成。山姆甚至還願意提出保證持續發出訂單,幫助製定進貨和供貨計劃,同時,提高運費支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