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商場·超市商品儲運管理製度(2 / 3)

②百貨類:打火機、丁烷氣、殺蟲劑、樟腦粉等。

③化妝類:摩絲、發膠、香水、指甲油等。

2.貴重及危險品運輸要求

各商店在委托運輸貴重和危險品時,需在貨運單上注明“貴重”和“危險品”字樣。交代清楚品種、數量及特運要求。

(1)貴重商品運輸要求。

①雙方需認真查驗貨物及運輸現場條件,確定合理運輸方案。

②運輸時應選派機械性能好的車輛和駕駛技術好的司機,指派作風正派、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專門押運。

③設專人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監裝、監卸。

④各商店應及時辦理保險業務,出現問題好通知有關部門,報告上級領導,求得妥善解決。

⑤運輸中不準停車。如遇特殊情況必須停車時,押運及保安人員應采取保護、監護措施。做好停車地點、時間、原因等情況記錄,備查。

(2)危險品運輸要求。

①指派專車專人押運,嚴禁混裝運輸。

②押運員要掌握商品的危險性能,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杜絕野蠻裝卸。

③運輸中需停車時,嚴禁吸煙或靠近高溫明火場所。

④貨物未交清楚時,押運員不得離開現場。

凡因違反運輸要求而造成商品損失,追究當事人責任,按本場有關規定處理。

九、商品入庫管理製度

1.商品入庫的管理

商品入庫,是倉庫業務的開始,也是商品由采購進入保存的第一道環節。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商品入庫必須票貨同行,根據合法憑證收貨,及時清點商品數量。收貨員要審核運輸員交給的隨貨同行單據,票貨逐一核對檢查,將商品按指定地點入庫驗收。

(2)商品入庫必須按規定辦理收貨。商場收貨員驗收單貨相符,要在隨貨同行聯上簽字,加蓋“商品入庫貨已收訖專用章”之後,方可交運輸員隨車帶回交給商場調度員。

(3)驗收中發現單貨不符、差錯損失或質量問題,商場收貨員應當立即與有關部門聯係,並在隨貨同行聯上加以注明,做好記錄。經雙方簽字後,收貨員方可在單上簽字、蓋章,帶回交儲運業務索賠員,按期辦理查詢事宜。

(4)同種商品不同包裝或使用代用品包裝,應問明情況,並在入庫單上注明後,辦理入庫。

(5)送貨上門車輛,無裝卸工的,經雙方協商同意,倉庫可有償代為卸車,按儲運勞務收費辦法執行。

(6)商品驗收後,需商場保管員簽字、複核員蓋章;入賬後注明存放區號、庫號,票據傳回。

(7)臨時入庫商品要填寫臨時入庫票,由商場收貨員、保管員簽字、蓋章後,交跑票員帶回商店。

(8)倉庫保管員接正式入庫單後,應當即根據單上所注的商品名稱,仔細點驗件數,加蓋“貨已收訖章”。同時,由保管員簽字、複核員蓋章,將回執退回委托單位。

(9)屬下列情況之一的,倉庫可以拒收不合法入庫發運憑證。如字跡模糊,有塗改;錯送,即發運單上所列收貨倉庫非本倉庫;單貨不符;商品嚴重殘損,質量包裝不符合規定;違反國家生產標準的商品等。

(10)商品入庫時,要輕卸輕放,並保持清潔幹燥,不使商品受潮玷汙,檢查商品有無破損或異樣,及時修補或更換包裝,抽查部分商品,特別是包裝異樣商品,用感官檢查商品有無黴、溶、蟲、損、潮、漏、髒等情況,分清責任。

2.商品驗收的管理

商品驗收是對購進商品按進貨合同或發貨票的數量點收和質量檢驗。

商品驗收是商場業務經營活動的重要一環。開展商品驗收能保證商品的數量準確,質量完好,阻止偽劣商品進入商場,防止和消滅差錯事故。商品驗收是通過對商品的檢查實現的。

(1)商品檢查的方式,有以下四種:

①直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快速、簡便。商場根據訂貨單檢查供貨商的發票、運送單,清點大類及項目。如果發票檢查不能有效,再進行對商品實際的開箱拆包清點檢查。

②盲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準確,但費時費力。這是指檢查者不持有自身的訂貨單和運送單,而就供貨者的商品實行現場實際清點和記錄,然後將清查的各項商品數量、質量、損傷狀況一一登記和描述,並交付采購部門。采購部門的管理人員再與訂貨單一一核對。

③半盲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快速、準確。這是指檢查者持有運送單和說明,有商品大類的數量而沒有每一類商品項目的數量。檢查員必須實際地清點每一類商品項目和數量。

④直查與盲查相結合。當供貨者的發票、運送單標明的內容細致、清楚,與商場訂貨單完全相同時,零售直查即可;當供貨者的發票、運送單所標明項目較粗略,不清楚時,商場要實行盲查或半盲查。

關於商場內部商品流通環節的驗收,是指銷售部門對儲存部門提供的商品進行驗收。目的是為了劃清經濟責任,防止和減少商品損失與零售差錯而設立的。

(2)商場對供應商所供商品的檢驗,包括以下方麵:

①發票檢查。商場要一一核對自己的訂貨單與供應商的發票。包括對每一商品項目、數量、價格、銷售期限、送貨時間、結算方式等項目。檢查人通過檢查確認供應商所供貨物是否與商場訂單完全相符。

②數量檢查。清點貨品數量,不僅清點大件包裝,而且要開包拆箱分類清點實際的商品數量,甚至要核對每一包裝內的商品式樣型號、顏色等。一旦發現商品短缺和溢餘,要立即填寫商品短缺或溢餘報告單,報告給采購部門,以便通知供貨商,協商解決辦法。

③質量檢查。有兩種情況要注意:

A。檢查商品是否有損傷,一般說來商品在運送過程中會出現商品損傷情況,這種損傷往往由運送者或保險人承擔責任。

B。檢查質量程度,是否有低於訂貨質量要求的商品。發現低於訂貨質量要求的商品,要即時提出來。因為低質量的商品會給商店帶來麻煩,如影響銷售、影響收入,也會損害商店的形象等。

3.驗收作業的管理

驗收作業可按進貨的來源分為兩種:公司進貨驗收和自行進貨驗收。

(1)公司進貨驗收。

由於公司總部已進行進貨驗收,所以可由業務人員或司機把商品送到門店,而不需當場驗收清點,僅由門店驗收員立即蓋店章及簽收。至於事後店內自行點收發現數量、品項、品質、規格與訂貨不符時,可通知總部再補送。

(2)自行進貨驗收。

①要核對送貨單的商品品名、規格、數量、金額與發票是否相符。

②要核對實物與發票是否相符,具體的檢查內容包括:商品數量、商品重量及規格、商品成份、製造商情況及有關標簽、製造日期及有效日期、商品品質、送貨車輛的溫度及衛生狀況、送貨人員等。

③要對散箱、破箱進行拆包、開箱查驗,核點實數。

④要對貴重商品拆箱、拆包逐一驗收。

⑤要對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地址、無保質期、商品標簽不符合國家有關法規的商品拒收。

⑥要對變質、過保質期或已接近保質期的商品拒收。

(3)驗收員工作職責。

①負責門店所有商品的驗收入庫工作。

②負責商品及時合理有序出樣。

③掌握每天銷售情況,審核補貨申請單,定期處理報損及退調商品。

④協助店長或值班長做好團購、預訂商品組貨、發貨、送貨等工作。

⑤保管好發票、單據等有效憑證。

⑥加強對門店內倉的管理。

(4)驗收作業應注意的事項。

①不要一次將幾家廠商的進貨同時驗收。

②不可直接送貨至倉庫。

③避免在營業高峰時間進貨。

④不要讓廠商清點。

4.入庫程序的管理

(1)入庫驗收。

商品到庫後,首先要對購進商品入庫憑證一一檢查,然後按照入庫憑證上有關項目與購進商品各項標誌進行核對。核對準確後,要對購進商品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檢驗。

(2)做驗收記錄。

購進商品驗收後,要及時做好驗收記錄。驗收記錄除購進商品的名稱、品種和供貨單位外,還要記錄應收、實收數量和驗收日期。如購進商品數量與入庫憑證不符,要會同交貨單位作出問題記錄,將有問題的購進商品單獨存放,通知對方及時處理。對定有索賠期限的購進商品,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索賠要求。

(3)辦理入庫手續。

購進商品驗收無誤後,由商場驗收人員或庫房保管員在購進商品入庫憑證上蓋章簽收,倉庫留下購進商品入庫保管聯,並注明購進商品存放的庫房、貨位,以便統計記賬。

5.商品出入庫票的管理

(1)商品出庫庫票由儲運部統一發放,任何單位不得私自印製商品出庫庫票,各部室派專人領用時,儲運部須按票號、編號登記備案。

(2)各商店的出入庫票上,需蓋有本店出入庫章和儲運部出入庫章。

十、存貨管理製度

商場存貨管理包括倉庫管理作業和盤點作業兩種。

(一)倉庫管理作業

倉庫管理是指商品儲存空間的管理。倉庫管理作業應注意的問題有:

(1)庫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按分類、分區域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

①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

②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

③退貨區,即將準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2)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利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

(3)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麵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食品有衛生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4)要注意倉儲區的溫濕度,保持通風良好、幹燥。

(5)倉庫內要設有防水、防火、防盜等設施,以保證商品安全。

(6)商品儲存貨架應設置存貨卡,商品進出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也可采取色彩管理法,即每周或每月采用不同顏色的標簽,以明顯識別進貨的日期。

(7)倉庫管理人員要與訂貨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到貨的存放。此外,還要適時提出存貨不足的預警通知,以防缺貨。

(8)倉儲存取貨原則上應隨到隨存、隨需隨取,但考慮到效率與安全,有必要製訂作業時間規定。

(9)商品進出庫要做好登記工作,以便明確保管責任。但有些商品(如冷凍、冷藏商品)為講究時效,也采取賣場存貨與庫房存貨合一的做法。

(10)倉庫要注意門禁管理,不得隨便入內。

(二)盤點作業

盤點的結果可以說是一份商場經營績效的成績單。通過盤點作業可以計算出商場真實的存貨量、費用率、毛利率、貨損率等經營指標。

1.盤點目的

盤點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控製存貨,以指導日常經營業務;二是掌握損益,以便真實地把握經營績效,並盡早采取防範措施。

2.盤點原則

一般是每月對商品盤點一次,並由連鎖總部所設的盤點小組負責各商場的盤點工作。為了確保商品盤點的效率,應堅持三項原則:

(1)售價盤點原則,即以商品的零售價作為盤點的基礎,庫存商品以零售價金額控製,通過盤點確定一定時期內的商品溢損和零售差錯。

(2)即時盤點原則,即在營業中隨時進行盤點,“停止營業”以及“月末盤點”並不一定才是“正確”的盤點,超市(尤其是便利商店)可以在“營業中盤點”,且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

(3)自動盤點原則,即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來輔助盤點作業,如利用掌上型終端機可一次完成訂貨與盤點作業,也可利用收銀機和掃描器來完成盤點作業。

3.盤點作業流程

一是做好盤點基礎工作;二是做好盤點前準備工作;三是盤點中作業;四是盤點後處理。

4.盤點基礎工作

盤點基礎工作包括:盤點方法、賬務處理、盤點組織、盤點配置圖等內容。

(1)盤點方法。盤點方法可從以下四個方麵來劃分:

①以賬或物來區別,可分為賬麵存貨盤點和實際存貨盤點。賬麵存貨盤點是指根據數據資料,計算出商品存貨的方法;實際存貨盤點是針對未銷售的庫存商品,進行實地的清點統計,清點時隻記錄零售價即可。

②以盤點區域來區別,可分為全麵盤點和分區盤點。全麵盤點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店內所有存貨進行盤點;分區盤點是指將店內商品以類別區分,每次依順序盤點一定區域。

③以盤點時間來區別,可分為營業中盤點、營業前(後)盤點和停業盤點。營業中盤點就是“即時盤點”,營業與盤點同時進行;營業前(後)盤點是指開門營業之前或打烊之後進行盤點;停業盤點是指在正常的營業時間內停業一段時間來盤點。

④以盤點周期來區別,可分為定期和不定期盤點。定期盤點是指每次盤點間隔時間相同,包括年、季、月度盤點,每日盤點,交接班盤點。不定期盤點是指每次盤點間隔時間不一致,是在調整價格、改變銷售方式、人員調動、意外事故、清理倉庫等情況下臨時進行的盤點。

(2)賬務處理。超市與便利商店由於商品種類繁多,各類商品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一般采用“零售價法”來進行賬麵盤點。其計算公式是:

賬麵金額=上期庫存零售額+本期進貨零售額-本期銷售金額+本期調整變價金額

(3)盤點組織。盤點工作一般都由店鋪自行負責,總部則予以指導和監督。但隨著連鎖規模的擴大,盤點工作也需要專業化,即由專職的盤點小組來進行盤點。盤點小組的人數依營業麵積的大小來確定,一般來說,5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盤點小組至少要有6人,作業時可分三組同時進行。盤點小組均於營業中進行盤點,如采用盤點機(掌上型終端機)進行盤點,6人小組一天可盤1~2家超市,盤點後應將所獲得的資料立即輸入電腦,並進行統計分析。確立了盤點組織之後,還必須規劃好當年度的盤點日程,以利事前準備。

(4)盤點配置圖。商場開業前所設計的賣場商品配置圖和倉庫存貨配置圖可作為盤點之用。但在盤點時還應另外製作一張配置圖,應包括賣場的設施(冷凍冷藏櫃、貨架、大陳列區等)、後場的倉庫區、冷凍冷藏庫等,凡商品儲存或陳列之處均要標明位置,以便分區負責實施盤點作業。其運作辦法是:確定存貨及商品陳列位置;根據存貨位置編製盤點配置圖;對每一個區位進行編號;將編號做成貼紙,粘貼於陳列架的右上角。做好了上述工作之後,就可以詳細地分配責任區域,以便使盤點人員確實了解工作範圍,並控製盤點進度。

(5)獎懲規定。商品盤點的結果一般都是盤損,即實際值小於賬麵值,但隻要盤損在合理範圍內應視為正常。商品盤損的多寡,可表現出店內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及責任感,所以有必要對表現優異者予以獎勵,對表現較差者予以處罰。一般的做法是事先確定一個盤損率[盤損金額÷(期初庫存+本期進貨)],當實際盤損率超過標準盤損率時,商場各類人員都要負責賠償;反之,則予以獎勵。

5.盤點前準備工作

盤點前,除應把公司總部所確立的盤點基礎工作規範外,還必須做好盤點前的準備工作,以利盤點作業順利進行。盤點前準備工作包括:

(1)人員準備。由於盤點作業須動用大批人力,通常盤點當日應停止任何休假,並於一周前安排好出勤計劃。

(2)環境整理。環境整理工作一般應在盤點前一天做好,包括:檢查商場各個區位的商品陳列及倉庫存貨的位置和編號是否與盤點配置圖一致;整理貨架上的商品;清除不良品,並裝箱標示和作賬麵記錄;清除賣場及作業場死角;將各項設備、備品及工具存放整齊。

(3)準備好盤點工具。若使用盤點機盤點,須先檢查盤點機是否可正常操作;如采用人員填寫方式,則須準備盤點表(如下表)及紅、藍色圓珠筆(為區別初盤、複盤及抽盤)。

盤點表

部門別:工作序號:貨架編號:

品號品名規格數量零售價[]金額複點抽點差異小計抽點:複點:初點:

(4)告知顧客。盤點若在營業中進行,可通過廣播來告知顧客;若采用停業盤點,則最好在3天前以廣播及公告方式通知顧客。

(5)盤點前指導。盤點前最好對盤點人員進行必要的指導,如盤點要求、盤點常犯錯誤及異常情況的處理辦法等。

6.盤點工作分派

在進行盤點工作時,商品管理人員不宜自行盤點,但由於品項繁多、差異性大,不熟識商品的人員進行盤點難免會出現差錯,所以在初盤時,最好還是由管理該類商品的從業人員來實施盤點,然後再由後勤人員及部門主管來進行交叉的複盤及抽盤工作。盤點工作分派如下表。

盤點區域分配表

姓名盤點類別區域代號盤點單編號起訖張數盤點金額合計

7.單據整理

為了盡快獲得盤點結果(盤損或盤盈),盤點前應將進貨單據、進貨退回單據、變價單據、銷貨單據、報廢品單據、贈品單據、移庫商品單據及前期盤點單據等整理好。

8.盤點中作業

盤點中作業可分為三種,即初點作業、複點作業和抽點作業。

(1)初點作業應注意:先點倉庫、冷凍庫、冷藏庫,後點賣場;若在營業中盤點,賣場內先盤點購買頻率較低且售價較低的商品;盤點貨架或冷凍、冷藏櫃時,要依序由左而右,由上而下進行盤點;每一台貨架或冷凍、冷藏櫃都應視為一個獨立的盤點單元,使用單獨的盤點表,以利按盤點配置圖進行統計整理。

最好兩人一組進行盤點,一人點,一人記;盤點單上的數據應填寫清楚,以免混淆;不同特性商品的盤點應注意計量單位的不同;盤點時應順便觀察商品的保質期,過期商品應隨即取下,並作記錄。若在營業中盤點,應注意不可高聲談論,或阻礙顧客通行;店長要掌握盤點進度;做好收銀機處理工作。

(2)複點作業應注意:複點可在初點進行一段時間後再進行,複點人員應手持初點的盤點表,依序檢查,把差異填入差異欄;複點人員須用不同顏色圓珠筆填表;複點時應再次核對盤點配置圖是否與現場實際情況一致。

(3)抽點作業應注意:抽點辦法可參照複點辦法。抽點的商品可選擇賣場內死角,或不易清點的商品,或單價高、金額大的商品;對初點與複點差異較大的商品要加以實地確認。

9.盤點後處理

盤點後處理工作主要有:

(1)資料整理。將盤點表全部收回,檢查是否有簽名,並加以彙總。

(2)計算盤點結果。在營業中盤點應考慮盤點中所出售的商品金額。

(3)根據盤點結果實施獎懲措施。

(4)根據盤點結果找出問題點,並提出改善對策。

(5)做好盤點的財務會計賬務處理工作。

10.其他盤點

盤點工作除了商品之外,還包括:

(1)用品(備品)盤點。在進行商品盤點時可順便對保鮮膜、標簽紙、購物袋、飲用紙杯等用品進行盤點。

(2)設備盤點。對設備應建立財產卡來進行管理,並每半年實地盤點1次,以了解各項設備的使用狀況。

(3)人員盤點。要根據標準的人員編製表及績效考核表,每季對人力資源使用情況進行一次清點。

(4)現金盤點。出納人員應對門店的現金每天盤點1次,店長或會計主管每周至少抽查1次。

十一、對儲存商品黴變腐爛的防治方法

(一)易黴腐商品及其防治

1.常用易黴腐商品

凡是生物製品如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及其製品,動物的皮、毛、骨、肌體、髒器及其製品,在適宜於菌類生長的條件下,都易發生黴變。礦產品、金屬商品其本身雖不會發黴,但若沾染汙垢或以生物為原料製成的附件、配件,在一定條件下,菌類也會生長。一般倉庫中,主要有下列各類商品容易生黴:棉麻、紙張等含纖維素較多的商品;鞋帽、紙絹製品(含漿糊、漿料)等含澱粉的商品;皮毛、皮革、絲毛織物等含蛋白質較多的輕紡工業商品;魚肉蛋乳及其製品等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商品;煙酒糖茶、幹鮮果菜等含多種有機物的商品。

2.影響黴腐微生物生存的外界條件

(1)水分和空氣濕度。

試驗證明,隻有當空氣相對濕度達到75%以上時,多數商品的含水量才可能引起黴腐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而通常把75%這個相對濕度叫做商品黴腐臨界濕度。所以,在儲存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5%時,多數商品不易發生黴腐。水果、蔬菜等本身含水較多的食品,對濕度要求比一般商品高,儲存適宜濕度為85%~90%,但溫度不宜過高。

(2)溫度。

根據微生物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可將其分為低溫性微生物、中溫性微生物和高溫性微生物。每一類型的微生物對溫度的要求又分為最低生長溫度、最適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溫度。超過這個範圍其生長會滯緩或停止。具體範圍如下:

類型最低溫度最適溫度最高溫度

低溫性微生物0℃5~10℃20~30℃

中溫性微生物5℃25~37℃45~50℃

高溫性微生物30℃50~60℃70~80℃

在黴腐微生物中,大多是中溫性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為25~37℃,在10℃以下不易生長,在45℃以上停止生長。

(3)日光。

日光對於多數微生物的生長都有影響。多數黴腐微生物在日光直射下經1~4小時即能大部分死亡。因此,要將商品存放於陽光能直射到的地方,但必須要放在陰暗地方的商品除外。

(4)溶液濃度。

多數微生物不能在濃度很高的溶液中生長。因為濃度很高的溶液能使菌細胞脫水,造成質壁分離,使其失去活動能力甚至死亡。因此,鹽醃和蜜餞食品一般不易腐爛。但也有少數微生物對濃度高的溶液有抵抗能力。

(5)空氣成分——二氧化碳濃度。

多數黴腐微生物特別是黴菌,需要在有氧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在無氧條件下不形成孢子。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不利於微生物生長,如果改變商品儲存環境的空氣成分,比如使二氧化碳逐漸增加,使氧逐漸減少,那麼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就要受到限製,甚至導致死亡。黴菌中的某種青黴和毛黴,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20%時,死亡率就能達到50%~70%,二氧化碳在空氣中達50%時剛全部死亡。

3.商品黴腐的防治

(1)加強入庫驗收。易黴商品入庫,首先應檢驗其包裝是否潮濕,商品的含水量是否超過安全水分。易黴商品在保管期間應特別注意,勤加檢查,加強保護。

(2)加強倉庫溫濕度管理。要根據不同性能的商品,正確地運用密封、吸潮及通風相結合的方法,管好庫內溫濕度,特別在是梅雨季節,要將相對濕度控製在不適宜於黴菌生長的範圍內。

(3)選擇合理的儲存場所。易黴商品應盡量安排在空氣流通、光線較強、比較幹燥的庫房,並應避免與含水量大的商品儲存在一起,防止發生黴腐。

(4)合理堆碼,下墊隔潮。商品堆垛不應靠牆靠柱。

(5)商品進行密封。

(6)做好日常的清潔衛生。倉庫裏的積塵能夠吸潮,容易使菌類寄生繁殖。

(7)化學藥劑防黴。

對已經發生黴腐但可以救治的商品,應立即采取措施,以免黴腐繼續發展,造成嚴重損失。根據商品性質可選用晾曬、加熱消毒、烘烤、熏蒸等辦法。

(二)倉庫害蟲及其防治

1.倉庫害蟲

對倉庫內害蟲的防治,是搞好商品保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