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災人禍(1 / 3)

無論什麼樣的時代都需要英雄。

真正的英雄教會人們勇敢、自信、責任和奉獻。他不一定會受到萬人崇拜,不一定會很強大,他的一生不一定會轟轟烈烈,他與普通人一樣默默的生活著,英雄隻在人們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英雄,像平凡的石墨經過了高溫高壓變為璀璨的鑽石。

緣於對英雄的崇拜,我極力在遺失於人類認知禁地的曆史往事中搜索著有關英雄的傳說。如同在散落一地的玻璃碎屑中,在尖銳的棱角裏尋找照亮眼眸的光芒。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漆黑的浩瀚宇宙中任何星球都隻是滄海一粟,總有無數人類無法預知的變數。而小小的變故在以大規律運行的星際間往往會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當地球尚處於新生,地表上一片荒蕪,海洋都未形成的遠古時期。在距離地球遙不可及的銀河係的黑暗的某處,一顆地球數千倍大的行星與另一顆更大的行星爆發擦肩而過的劇烈碰撞,排山倒海,大量的碎石迸飛,堪比地球體積的巨石分離出星球,飛向太空。而兩顆一大一小的巨石朝著地球方向先後飛射而來。

在沒有生命的地球,億萬年的光陰也隻是電光一瞬,隨著海洋出現了,生命出現了,人類也出現了。

在地球東方的古林遍布的蠻荒大陸,當時尚處新時器時代,有著黃皮膚,黑眼睛的亞裔人類占據這孕育了無數神奇的土地,並形成以“冀,青,雍,徐,袞,豫,梁,荊,揚”九大群居地為首的分踞,九大群集地以外都是人跡荒蕪的地區。

冀地土質白壤,依靠黃河水運,成為連通各地的核心;

渤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地,土質又白又肥,海邊有大片鹽堿地,海特產多種多樣;

濟水與黃河之間是袞地土質又黑又肥,人民種桑養蠶,安居樂業;

黃河,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地,土質紅色,又粘又肥,草木滋長叢生,特產有五色石,羽山山雞,嶧山桐木,淮夷蚌珠;

淮河到黃山之間是揚地,土質潮濕,草茂樹高,特產有金屬,美玉,錫牙,皮革,橘柚等;

荊山到衡山的南麵是荊地,土地潮濕,有羽毛,金屬,犀牛皮,木材,大龜等;

荊山到黃河之間是豫地,土質柔軟,盆地則是硬黑土,特產有漆,麻,磬石,錦帛;

華山南部到怒江之間是梁地,土質疏鬆呈黑,有美玉,鐵銀,熊,狐狸;

黑水與西河之間是雍地,土質黃色,居住著三危,三苗等西戎各少數部落,有美玉,珠寶等。

各群居地有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那時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是最強大的兩個部落。炎帝部落對農業的發展有偉大貢獻。其經過多代觀察、摸索、試種,發現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並逐漸培育成農作物,又“斫木為耜”,“楺木為耒”,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從而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史。

黃帝的妻子螺祖發明了養蠶、抽絲和織錦。黃帝部落首先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實行田畝製,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

這是被掩埋於曆史中的一個不平凡的夜晚。岱宗是五嶽之一,今名“泰山”,泰山景觀雄偉壯麗,主峰傲然拔起,環繞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穀102條,構成了群峰拱岱,氣勢磅礴的泰山山係。日觀峰位於泰山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岩,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隻見一人其長衣飄飄站立於峰巔。他是聞人氏,曾拜師於洪荒十二祖巫之一的天象祖巫奢比屍。隻見他久久地仰觀夜空星辰,不時輕撫鬢須,嘴角含笑。突然天象異變,一顆流星從針芒般的光亮不斷擴大,直到大如明月,拖著一尾長長的火光,掃至西方。聞人氏愣了半載,忽然拂袖痛哭,道:“天道不仁,降下此等災禍,世間定然生靈塗炭。”

卻說那顆流星攜著越發明亮的光芒,飛過亞洲,砸到大西洋的一塊富庶的大陸“大西國”,又被稱為亞特蘭蒂斯。這是一個神秘未知而美麗繁華的國度,雙層的環狀陸地與三層的環狀運河,擁有超前文明的城市,奉祀守護神波塞東的黃金寺廟,四通八達的道路,運河。在巨大隕石的恐怖威力下,大陸四分五裂,地球都在顫抖。震蕩波引起的滾滾海嘯與巨石衝力,亞特蘭蒂斯緩緩地陷落。經曆了悲慘的一晝夜,超時代的文明就這樣淹沒於洪峰浪濤之中。

東方大陸很快就天亮了,人們重新開始一天的生活,昨晚的地震雖然讓人心驚膽戰,但生活還要繼續。

天是豔陽天,萬裏無雲。地上是古林密布的渭水中遊,華夏人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部落。燎燒林木的火煙像是衝擊在不規則的島岸上的礁石而形成的浪花,飄揚揮發,留下一片焦土。人們在新的焦土上耕種,以滿足日益龐大的人口。

“今天太陽真亮。”這是幾乎所有人的共同想法。雖然還是清晨,但陽光已如晌午般熾烈。

一個孩子說:“天上有兩個太陽。”

是的。一個太陽永恒不變,另一個則在不斷變大。人們都驚呆。很快另一顆太陽變成燃燒的巨石,攜著毀滅氣息,巨山般壓來。人們當時明白了一個天文知識:太陽原來是一個燃燒的石頭。

天上掉下的燃著烈焰巨石砸在祁連山脈上的最高山--不周山,暴出一聲連雲朵都要顫栗的巨響。不周山是一座不像山的山,也是當時天底下最高的山,燈塔般的外形,高聳的頂端直插入雲際,當時的人們認為這山是天地的支柱。不周山傾刻間夷為平地,可見的如水麵泛起的震蕩波連雲朵都蕩開了,巨石迸射,飛灰滿天,遮住太陽。

岩漿肆虐地流出地麵,並引起一場曠世大火,將原本叢林遍布的黃土高原上燒成溝壑縱橫的大荒原。石塊飛濺,飛行萬裏,還造成不少的飛來石奇觀,如黃山平天矼西端的一處峰巔,紫陽山瑞石洞飛來石,泰山禦帳崖之上等等。

這次災禍造成原本隻有數百萬人口的華夏人死傷一百萬多,家禽無數,良田損毀數萬畝,更重要的是這場天災引起的人禍。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原本關係親密,但黃帝的部落遭受一顆飛石的襲擊,死傷無數。軒轅向神農氏求救,神農氏因為黃帝部落發展過快,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拒絕了,而炎帝子孫神農榆罔與黃帝一向不和,更是趁勢舉兵侵襲,黃帝不得不舉族遷移。怨恨與猜忌在兩人的心中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