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獨處
小犀七歲那年,春舒為兒子請了私塾先生。程先生快六十歲了,留著三綹淡須,穿著土布長衫。那件土布長衫前短後長。小犀聽家裏的裁縫說過,給少年得誌的知識分子做衣服,要前長後短,因為他們走路總是趾高氣揚,眼睛高過天空,給老年得誌甚至終身不得誌的知識分子做衣服,則講究前短後長,因為他們總是俯身走路,老想在地上撿錢。
據說程老夫子滿腹經綸,十三歲那年參加高考,隻差一分就上了分數線,是海天莊園有名的神童。可惜自那以後父母接連去世,沒能再戰江湖,遂四處飄泊,以私塾先生為職業。某年年關將至,他單身客居某富豪西席,孤零零地對著一間破屋,遂吟成一副對聯“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這副對聯在私塾界流傳甚廣,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聲名。一些媒婆子找上門來,要替他找個女人暖被,卻被他一一拒絕。他拒絕的理由也甚怪:“生下兒子怎麼養?如果還是走我的老路,還不如不要到這人世間來。”
小犀倒不太討厭程老夫子傳授給他的三字經、幼學瓊林,還有詩詞歌賦,學了這些東西,和工人們說話,他們都會佩服小犀的學識。可開蒙之後,小犀再不能和母親一起睡,這讓小犀傷心。一到夜裏,母親就說:“小犀,該睡了,明天又要上學了。”小犀不幹,鑽進母親的懷裏扭股糖一般撒嬌,母親順勢抱起小犀,走進隔壁的房間。房裏檀香嫋嫋,燭台上還放了一顆夜明珠,並不那麼可怕。母親叫了小犀幾聲“寶貝”,緊緊抱住小犀,吻了吻小犀的額頭,然後又做了一件相反的事,一一掰開小犀的手指,小犀知道不能再鬧了。於是母親旋身離開,她的香味愈來愈淡,終於全部被檀香所取代。
小犀鬧過,可是沒有用,春舒非常堅決。她說男子漢大丈夫到了七歲以後都應該自己睡,否則傳出去人家會笑話的,人家笑話母親會傷心的。小犀倒不怕人家笑話,卻害怕母親傷心,所以小犀必須戰勝暗夜裏的惡魔。母親一旦離開房間,眾多惡魔爭先恐後從角落裏跑出來嚇唬小孩子,它們有的伸長血紅的舌頭,有的把眼珠挖掉,還有的喉嚨上插著槍頭(據說它們生前是銅身鐵骨紙喉嚨的將軍)。好在倦意把它們都趕跑了,謝天謝地。
貓頭鷹莊院有個工人,腿上長了一粒無名爛瘡,嚐試了好多種青草藥都沒能治好,因此他愛上了那粒爛瘡。每天下工以後等開飯的空隙,他都坐在房子的陰影裏揭瘡疤,他微閉著眼睛,細心地揭去無名爛瘡周圍的一層痂,讓它流出膿血來,這時候瘡口四周的皮膚會產生奇癢,他口裏有節奏地嘶嘶叫著,不輕不重地搔癢,無比享受。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既然一件事不可避免,你隻能嚐試著去愛它。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小犀愛上了獨處,尤其在黑夜裏,一個人獨處可以做許多事。
迄今為止,小犀的人生經受到的最大考驗莫過於和母親分床睡。作為小犀的貼身侍女,篆兒給小犀壯了膽,幫小犀安然度過許多個夜晚。篆兒睡在小犀的外屋,有一間獨立的小房間,隻要小犀一叫,不管睡得多香,她都立馬睜眼下床,懵懵懂懂地跑進內屋替小犀沏茶,或者為小犀取夜壺。
小犀上私塾時,篆兒成了小犀的書童,每天替小犀提書包,替小犀磨墨。篆兒的聰慧時常讓小犀懷疑櫻姨的話,她簡直是過目成誦。有幾次小犀背書背不出來,她都給小犀暗示。這麼聰明的小姑娘,竟會是侍女之命,誰信?
程老夫子遵循古禮,對篆兒視而不見。這給篆兒替小犀作弊創造了機會。她對小犀比手指、閃眼,吐唇語,一點都不怕被程老夫子發現。
“如果不是獨處,怎會有今夜的事發生?”小犀在夢中這樣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