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美夢牽出離奇案 辛勤換來萬點金(1 / 3)

今年春天的腳步似乎比往年來得快。正月十五剛剛過完,冰雪就全部融化了。由於雪水、雨水、泉水“三水”彙集,新開的魚塘裏已蕩漾起半塘碧波。塘壩經雨後也下沉了不少,但仍比柿樹林子的地勢要高,一般的洪水是不會漫過塘壩的。即使漫過也不要緊,到那時再加圍網,魚兒絕對是插翅難逃。眼下謝瑩和常水生正在做好魚苗投放前的最後準備,那就是招集人在東麵塘壩上再蓋一間護魚房。因為水麵太大,又聽講投放的草魚苗每條都在二、三斤左右,這樣,白天常水生一個人連打草帶看魚,晚上叫外甥大利過來,一人守著一麵,東西兩麵把守,互相照應,不能說萬無一失,應該講不會輕易被人偷盜。

在護魚房蓋好之後,已經到了正月下旬。經過多方商議,決定在正月二十八日上午開始投放魚苗。

一大早,李正君就親自來到塘邊同謝瑩、常水生一起等候魚苗場送魚苗的車子。一直等到十一點,郝場長才帶著兩輛卡車慢悠悠地來到塘邊。車廂裏是大雨布圍成的“池子”,裏麵有水有魚,不敢走快,所以現在才到。

“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郝場長從第一輛車上下來,很客氣地走向李正君和謝瑩。

“魚苗這麼大!比我們過年吃的魚還大!”常水生亟不可待地爬到車上用驚奇的口氣好像是自言自語、又好像對站在車旁的謝瑩說。

“你懂啥!這樣的魚苗好喂養、見效快,一年就能大見成效!”謝瑩既像回答常水生的問題又像在眾人麵前做“科普宣傳”。

由於怕轟轟大了帶來負麵影響,李正君沒有給鄉裏的其他幹部講,但常莊村的老少爺們,看見拉魚苗的車子來到河沿,都急匆匆圍來看熱鬧。本來對挖塘養魚就感到新鮮,現在看投放這麼大的魚苗,更是覺得不可思議。有的講謝瑩瞎胡鬧;有的講得不償失的麵大;還有的講反正不讓謝瑩掏錢,所以她不在乎;甚至有人說這塘口破壞了常水生和丁玉珠家的風水,早晚會有報應。總之,說啥的都有。但謝瑩和李正君不管那麼多,隻顧和郝場長一起安排魚苗投放事宜。根據夏季水麵水深可能出現的變化,場裏決定暫時投放草魚(鯇子)兩千條,並按比例搭配了白鰱和其它一些小鯽魚、鯧魚等。草魚都在二斤左右,其它魚苗要小一些。

既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李正君作為鄉裏的書記自然要說幾句。先是說點客套話,請老少爺們多多關照,然後講了點勤勞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的事,最後請郝場長講話。但郝場長做生意可以,在眾人麵前講話還真不擅長,幾經推讓,後來勉強說:“祝謝瑩養魚成功!祝我們合作愉快!希望明年全鄉養魚事業大發展。”然後手一揮大聲講:“點數!放魚!”

郝場長發話之後,隨從和熱心的村民們用場裏提前準備好的塑料抬筐把魚苗抬到塘沿。謝瑩親自下到水邊,清點草魚的數量,並對白鰱等魚苗也作了大致的清數。楊技術員對謝瑩如此細心感到很滿意;而郝場長對謝瑩的長相特別留心,悄悄靠近謝瑩小聲說:“有什麼困難可以直接到場裏找我!”。可謝瑩並不在意,一邊感激的笑臉相迎,一邊說“好好!謝謝!謝謝!”。而李正君上次看著姓郝的色迷迷的樣子就有點醋意,今天看他居然主動靠近謝瑩,主動遞話,心裏頓生不悅,但自己身為書記,又有求於人,也不好當麵表示不滿,那樣會讓人覺得自己小家子氣、有失體統,所以趕忙上前拽了一下郝場長:“郝場長,走!到那邊考察一下我們明年的‘合作項目’”......

下午兩點鍾,所有的人都散去了,魚兒也遊進了塘心深水處。謝瑩坐在塘壩上一邊觀魚一邊查看筆記本上楊技術員的“教導”:“最近魚兒還不怎麼吃食,可到河裏撈少量雜草放入塘中。一旦發現雜草被吃,即可逐漸增加雜草的投放量。估計到了夏季,它們的食量將大大增加。望及時注意魚的生長情況,做好記錄,及時向我報告。不過我也會定期過來跟蹤視察......”。而此時的常水生則坐在塘壩南邊的破船上忙著用麻繩綁“夾竿”,準備撈雜草。

“水生哥,你在幹什麼?”謝瑩合上筆記本,站在壩頂,彎著腰不解地問。

“我在綁夾竿,準備撈雜草呀!”常水生似乎很得意地回答。

“你怎麼知道要撈雜草?”謝瑩顯得很驚奇。

“楊技術員給你講的時候我在旁邊聽著呢!所以我把原來生產隊的破船也撐來了,這樣撈雜草就方便多了”說著,常水生從破船上站起,用綁好的夾竿做篙,拉好架勢,猛地一撐,破船離開塘壩,向河心移去。

“別走!別走!水生哥,我也跟你一塊撈雜草!”謝瑩看到常水生如此有心,如此殷勤,心中特別高興,一時興起,居然要登上滿是泥汙的破船。

常水生為顯示自己的撐船技術,猛勁回篙,船又靠上了塘壩。謝瑩趁機騰地跳進船艙,破船搖擺幾下,而後緩緩向河心漂移。不知是為了提高常水生的勞動積極性還是為了別的什麼,謝瑩不停地誇獎起來:“水生哥!你真有本事,你想的真周到!等到了年底,魚長大了,賣了錢,我給你買好多好多吃的!”

“我不要!”常水生態度淡然。

“買好穿的?”

“我也不要!”

“那你要啥?”謝瑩不解地問。

“如果年底真的賣了錢,大錢給常笑存上,小錢留你花,零錢給我——”常水生不好意思把話講完。

“給你幹啥?”謝瑩追問。

“給我——”常水生難以啟齒,臉羞得紅紅的。其實他的本意是想講給自己治治病。在他看來,隻要有了錢,就能找到名醫良藥;隻要有名醫良藥,他襠部的“蠶豆米”一定會變成“花生米”、變成“胡蘿卜”、變成“玉米棒兒”......

謝瑩看常水生不願意講,也就沒再繼續追問。而是對他說:“這兒的雜草不少了,可以撈了吧?”

“可以了”說著,常水生張開夾竿對準水下青翠的雜草叢急忙插去。當插到草叢深處時,迅速合攏夾竿,攥緊,使勁擰上幾圈,往上一提,一團翠綠的“柳葉雜”進入了船艙。說來也怪,不知啥時,當地人把岸上的草叫野草,把水裏的草叫“雜草”,而且把雜草又分為柳葉雜、麵條雜、拉蛋雜等等。謝瑩看到常水生撈雜草時的動作這麼熟練而吃力,心中既驚喜又敬佩,同時還帶著許多同情和憐憫,不由得不想起常水生常給她講起的事情來:小的時候常被人欺負;勉強念完小學,特殊時期又開始了,讓人看不到讀書的希望;由於身體畸形瘦小不能負重,水生父親給他尋找生活門路——教他學捉鱉,他不幹,非要跟趙瞎子學唱大鼓。但剛剛帶他跑了幾天江湖、學唱了幾個“書帽子”,趙瞎子便撒手人寰,進入地府。於是常水生又準備跟胡瘸子學唱捶琴,但胡瘸子嫌常水生長相怪異,怕“妨人”,不肯收為徒弟,所以他隻有在家務農至今。讓謝瑩特別敬佩的是:常水生雖然縮頭聳肩、人小位卑,但節操高尚,從不像其它男人那樣,見了女人色迷迷的走不動路,就想占人家便宜。而且他誠實守信,對自己說“不非禮”就不非禮,直到現在,有那麼多機會可乘,人家從不越軌,連一句輕浮的話都不說,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