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中層領導的上傳下達法則(2)(1 / 2)

不忘有新意

向上級彙報也有個找準自己位置的問題,要談出新意,談出個性,使大家耳目一新,給上級領導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選好主題,依據自己身份,按照職責說話。因職務和分工不同,中層彙報時的側重點也不同。一是不要說大話,立足職責說。在發言中要注意不要上下一般粗,如果上邊講啥,自己也講啥,就沒啥意思,還給人留下一種講大話、空話的印象。思考問題應站得高一點,想得遠一點,但具體彙報一定要從自己的職責範圍出發,力求平中見奇,小中見大。二是不要順杆爬,學會選角度。每個問題有不同的角度,同一個問題中又有多個不同的小問題,選準其中任何一個說都行。三是不要“閉著眼彙報”,要學會看氣氛。也就是說,要有眼力見,要看好上級領導的臉色。彙報時,如果上級領導聽得很仔細,記得很認真,證明你說的有價值,這時,你就可以順著思路,放開談。如果上級領導聽得漫不經心,也不記什麼,或者不願意聽了,這種“信號”就等於給你亮起了“紅燈”,要急轉彎,換個角度。如果上級領導提醒抓住重點或聽了一天彙報很累,就不要按照自己原來設計的提綱講,而要迅速結束彙報,給領導留下作總結的時間。

觀點要鮮明

針對性強,主題才鮮明。中心是什麼,講幾個問題,從幾個方麵講,講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當,一層一層剝,一環扣一環,步步深入,使人聽起來綱目分明,中心突出。不拐彎抹角、模棱兩可、含糊其詞,力爭給聽者留下明確的概念。不要用“他們一致認為”“大家一致反映”“群眾普遍認識到”等籠統而模糊的語言,是誰的就說誰的,有姓有名,實實在在,不搞虛的東西。並且,在敘述方式上要注意把敘述與議論巧妙地結合起來,一邊敘述事實,一邊分析議論,這樣才有利於增強向上級彙報的效果。

從一定意義上講,彙報工作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回答式對話,既有講話的技巧,又有心理溝通的藝術,是一門綜合學問。掌握這門學問的中層領導,彙報工作時講話既清楚、簡練,又分寸得當、邏輯性強,說出的道理令人信服,上級領導一聽就明白,且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長篇大論,麵麵俱到,浪費領導的時間不說,關鍵是還違背了人們心理活動的規律。

在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時,要博得上級領導滿意,需在心裏回答好以下幾個問題。

(1)此次彙報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這是必須清楚的)(2)不進行這次彙報自己能否順利地解決問題?(彙報越重要,越要做好這方麵的準備。)(3)與彙報相關聯的情況是否都了解清楚了?

(4)上級領導是否準備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這可使您估計到彙報時將出現的一些障礙)(5)自己對彙報的良好開端是否有信心?(會遇到什麼樣的主觀和客觀的障礙?它們的嚴重程度如何?)(6)什麼樣的彙報開端對自己和對方是合適的,什麼樣的是不合適的?

(7)在彙報中利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對上級領導產生作用?(引發權威者的見解,談解決有關問題的重要性。)(8)上級領導可能向自己提出什麼問題?

如果按照上述忠告和建議去做,您的彙報就會顯得更加成熟。

1.3.2上級領導討厭的彙報方式

領導聽你彙報工作,是與你溝通和交流的最體麵的方式,也是了解你能力和智慧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彙報工作之前,你一定要了解上級領導討厭的幾種彙報工作方式。

(1)長篇大論,卻始終不見“廬山真麵目”,沒有結論。有些中層領導見到上級領導,總好像有說不完的心裏話,嘮不完的知情磕。彙報起工作來,心底裏老暗暗告誡自己:“機會難得,一定得把工作成績一滴不漏地向上級領導說到。”於是,彙報起來麵麵俱到,簡直是海闊天空,包羅萬象。結果上級領導越聽越煩,感覺無從回答。

(2)彙報中摻雜個人恩怨:假公濟私。中國有句古語,叫作“無情未必真豪傑”。古人言情有情。據《後漢書·蘇章傳》記載,漢順帝年間,冀州刺史蘇章,在審理積案時,發現一個身居太守之職的大貪汙犯,原來是自己以前最要好的朋友,於是,蘇章備下酒菜,請來了老友。席間盡談舊情,那位老朋友得意洋洋,不料酒將盡時,蘇章卻說:“今天與故人歡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天那個清河太守就被審判正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