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是領導者的專利。講得好,可以把似乎不可信的東西變得讓人自願接受;講得妙,可以使本來含糊不清的現象變得清晰可見;講得準,能把遊離於人們意識之外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思想和願望。因此,領導講話水平高,魅力無窮。
一名非常有建樹的已經退休了的老領導說:“當初,在做總經理時,我最擅用的武器就是‘講’,獨享的權利也是‘講’。因為,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我都能講。對於其他人來說,就不可能具有我這樣的特權。因此,我非常珍惜這一權利,也非常善於利用這一權利,並且盡量發揮到淋漓盡致!”
這是一位老領導的經驗之談,也是我們每一位中層領導都應該潛心修煉的境界。
3.1中層領導講話的基本要求
領導公務活動通常采用報告、講課、動員、座談、訪問、表揚、批評等方式進行。而采用這些方式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都需要有較好的口才。工作中的語言表達也是一門藝術。如果侃侃而談,娓娓動聽,能使人受到較強的感染。無論是同別人交心,還是用道理去說服人,都要靠嘴一字一句去表達。如果口笨舌拙,詞不達意,那是達不到目的的。
話說好了,耳朵聽著順,心裏想得通;話說擰了,熱心能變涼,好事能變壞。有些人不懂得“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道理,在工作中經常因講話不得法而不能奏效,甚至適得其反。從這一點上說,就是要把話說好,就是要“能言善講”,“能說會道”。中層領導的語言表達,一般應在以下四個方麵加強。
3.1.1情理交融,聲情並茂
中層領導講話時,要把聲調、表情、遣詞用語所要表達的內容配合起來,一致起來。例如,在講到愛護集體利益的行為事例時,以高興的感情,使用稱讚、欣賞的詞句,就會使大家在認識到這種行為能給集體帶來好處的同時,產生一種榮譽、向往、羨慕的體驗;在講到不守紀律的行為事例時,以厭惡的感情,使用指斥、責備的詞句,就會使大家產生一種羞恥、鄙視、不滿的體驗。這樣就會有感染力,號召力,使聽者有了鮮明的情感傾向,甚至給人摩拳擦掌的鼓動作用,去改正自己的不好行為,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3.1.2手勢姿態,巧妙配合
中層領導講話作報告,要把口述的表達、手勢的動作和板書的運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協調一致。根據需要,做一個恰當有力的動作會給人留下永久不忘的印象。有些用多少話也說不清的內容,在黑板上幾個字一寫,就一目了然了。
3.1.3吐詞清楚,通俗易懂
中層領導講話的基本前提,就是使人聽得清、聽得準、聽得懂。口音準確,吐詞清楚,通俗易懂是要注意加強這一基本功的訓練,要盡量運用群眾語言達到交流的目的,“眾口難調”,講話的人要照顧多數,盡量說普通話,不然,別人聽不懂,仍然是在做無效勞動,達不到期望的目的。在“時間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語更簡潔精練、詳略得體、語短意豐,對於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處的。
3.1.4流暢清晰,表達準確
這是口頭表達的基礎。這點,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達到的。常見到一些同誌,很有才華和見解,但一開口,卻語塞言滯,真是滿腹經綸難以說清,說著費勁,聽著著急;也有的講起來口頭禪很多,打亂了自己正常語流;有的抑揚不明、頓挫無序。這些,都妨礙了思想的準確表達,使講話效果大打折扣。
糾正語病,提高表達能力,隻要下一番功夫,是可以辦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以雄辯的口才,勸服美國總統羅斯福提供援助。就是這一位偉人,原來講話時卻結結巴巴,口齒不清。他曾因口才不濟,一次在下院演講,隻講了一半就敗下陣來。但他毫不氣餒,潛心研究講演訣竅,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並總結出演講“節奏、措詞、比擬和中心”四要素。功夫不負有心人,丘吉爾終於成為“世紀的演說家”和卓越的政治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還特意請來教師,指導自己發聲,使講話更加悅耳,更富有魅力。
3.1.5言簡意賅,切忌冗長
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領導來講話。”反映了對“逢會必講,一講就長,沒完沒了,空洞無物”的某些講話者的厭煩,中層領導特別是中青年領導更應引以為戒。實事求是地講,與老同誌比,中青年幹部在閱曆、經驗、知識和生活的積累等方麵,略遜一籌,如果講話內容不實,且一講就長,更容易雜亂而空洞給人以乏味之感。有人認為,講話時,顯得分量不重,就不易引起重視。因此,為了加重分量,突出效果,就反反複複,多次強調,不厭其煩,一一列舉,說起了“車軲轆話”,開起了“中藥鋪”。殊不知,過猶不及。冗音贅語,淹沒了重點和主題,邏輯混亂,往往使聽者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