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中層領導麵對同事間矛盾的協調法則(1)(1 / 3)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好的傳統,其中“和為貴”就很典型。一個部門也好,一個班子也好,相互拆台、互不買賬,必定壞事,也肯定幹不成事。一些同事之間,由於工作中個別時候的不協調引起誤解,直至產生很深的成見,在實際工作中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中層領導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好類似問題,淡化成見,消除誤解。

16.1中層領導處理同事間矛盾的規則

中層領導該如何處理這些矛盾和分歧,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6.1.1胸懷坦蕩,積極化解

處理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需要中層領導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對同事高度負責的態度,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公正認真地麵對:

以德報怨

可以這樣說,以德報怨是征服人心的上策。中層領導在同一單位工作日久,難免會出現些恩恩怨怨的事情。是以德報怨還是以怨報德,這直接影響同事關係的發展趨勢和結果。作為一個中層領導,應該胸懷坦蕩,有“君子之心”。即使某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也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應該以德懷之,以情感之。這樣常常會收到奇效。即使對某些見利忘義的“小人”也應如此。

以短比長

在一個班子中,同事之間在思想上如果能堅持以短比長,那麼在工作上就自然會以長補短,形成一個團結互助的領導集體。實踐表明,大凡善於以己之長補他人之短的領導成員,其同事關係都很好。

在同事之間,盡管總體工作能力和水平不相上下,但在某一方麵卻會有長短、優劣之別。有些人常喜歡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因而難免造成某種心理衝突,使同事關係緊張。現實生活中某些部門領導成員互不服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如果善於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長,則會明顯增強同事之間的吸引力,有效防止這類矛盾的發生。

“治人”先“治己”

同事之間發生矛盾,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對方的原因,還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因此,要解決這種矛盾,作為矛盾的雙方,都應首先從“治己”開始,調節自己情緒,控製自己的感情,尋找自身的原因,確定解決矛盾的最佳姿態。即使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對方也應如此。這裏,“治己”既是“治人”的前提,又是“治人”的策略。在多數情況下,通過“治己”都能產生強烈的“治人效應”,進而使矛盾化解。

16.1.2主動溝通,避免僵局

實踐證明,大凡善於主動溝通的中層領導,都容易讓對方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間的“心理防線”都容易迅速消除。相反,中層領導之間缺乏主動溝通精神,彼此“各揣心腹事”,最容易發生心理衝突,造成“僵局”。同事之間良好感情的增進,同樣也是首先在於主動溝通。

如果主動溝通是一個姿態問題,那麼善於主動溝通則是一個藝術問題。這裏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要善於選擇最適合交談的時機和場合以及最容易引起對方感興趣話題。

(2)交談時,不論對方態度如何,都要謙虛、誠懇,並貫穿交談的始終。

(3)要講究語言藝術。盡量選擇“商量式”、“調節式”、“安慰式”、“互酬式”等語言,並注意分寸。

(4)交談中,要善於體察對方的心理變化,當對方對某一話題或某一句話產生共鳴時,應因勢利導,迅速向廣度和深度擴展;當對方對某一問題表現冷淡或反感時,應機智地改變話題。這時可轉談對方最關心或最感興趣的問題。

(5)即使談話不成功。也不要喪失信心,要善於總結經驗,尋找機會再談。因為“成功常常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16.1.3適時製怒,調節情緒

《孫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恕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雖然強調的是臨敵製怒,但對處理好同事關係同樣富有啟發。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同事之間由於性格、修養、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不盡相同,生出某些磨擦或衝突是難免的,憤怒情緒的出現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憤怒有時是會誤事的。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為造白袍責部下,結果被範疆、張達切了腦袋;劉備怒氣難抑,率兵親征,又被東吳火燒連營。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190裝甲旅旅長阿薩夫·亞古裏,與埃軍第二步兵師先頭部隊遭遇時,因三次進攻均未成功,便惱羞成怒,把剩餘的85輛坦克孤注一擲,結果中計慘敗。這方麵的事例舉不勝舉。製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個人以寬廣胸懷和以大局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還需要有強烈的自我控製意識。特別是當有別有用心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更是如此。善於製怒並不意味著凡事怒都製。它與“適時憤怒”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