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中層領導麵對同事間矛盾的協調法則(2)(1 / 2)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人所講的必然有出入,那就要由你去斷定是非了。一經分出了黑白,你最好心中有數,不要公開指出誰是誰非,以免進一步影響兩人的感情和形象。告訴兩人,你已經曉得事件的真相,你如今最注重的是,今後兩人必須為了公司的利益,精誠合作。如果事情純屬私事,但是兩人在公事上采取不合作態度,對你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你不能袖手旁觀。分別召見兩人,對他們說:“我不曉得也不打算知曉你們之間的恩怨,但我的工作作風是要所有職員通力合作,不容有誤,希望你們清楚這點。”

同事分成了新舊兩派,時有齟齬,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公司的事業發展。大家心存芥蒂恐怕隻會費時誤事,又傷和氣,工作做不好,中層領導是責無旁貸的。如何才能圓滿解決這種問題?請先了解問題所在。一般新踏足社會的年輕人,多少會自以為是,因為覺得學曆勝人一籌,又多新主意,不懂尊重老同事。而已工作多年的同事,經驗十足,有部分人會倚老賣老,視新人為黃毛小子,不屑一顧。其實雙方均有一定的責任。不妨當眾讚賞老同事們經驗老到,亦對新人的衝勁十足表示欣賞。還有,多製造大家一起消遣、娛樂的機會,尤其是工餘時間,促進雙方的了解,借以拉近距離,消除敵意。

有人“犯眾怒”,受到其他同事集體攻擊,不單工作上不合作,有時候,還會在背後竊竊私語,令工作氣氛欠和諧。這時,你該怎麼辦?要改變此情況,是頗為棘手的,一則你不能偏袒一方,一則亦不可以強施壓力,否則必會弄巧成拙,製造更多更大的麻煩。比較圓滿的解決方法是:分別向兩方麵進行了解,並且采取“非官式”態度,跟他們“談心”,旁敲側擊地了解不滿者的牢騷,同時發掘被攻擊者受爭議之關鍵所在,然後再進一步解決。在閑談間表示:“每個人的工作作風不同,初期合作,容易有摩擦,但並不表示中間一定有嫌隙,凡事不要先入為主,合作一段時日後,情況必然明朗得多。”對被攻擊者,則可私下勸諭:“看來你對我們工作的程序不大清楚,如果有什麼疑難,請先速速跟我說,拖延下去,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

16.3.2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工作中有效防止和解決衝突,就要抓準矛盾焦點。無論是個人之間還是群體之間,當衝突尚未發生之時,某一矛盾積累的問題,就成為雙方關注、爭執、互不相讓的焦點,如雙方繼續在某個焦點上積累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圍繞這一點形成衝突。從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具體衝突事例可以看出,矛盾不斷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太多,又壓著不能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像高壓鍋一樣,持續高溫又沒有出氣的地方,到一定程度非爆炸不可。

當然,矛盾和衝突發生後中層領導要果斷處置,迅速控製事態,對於那些一目了然的矛盾,要快刀斬亂麻,速斷速決,而對那些情況尚不明朗,是非不清而又矛盾激化在即的要先暫時“冷卻”、“降溫”、避免事態擴大。然後通過細致的工作和有效的策略適時予以解決。隻要把握了解決矛盾的主動權,任何矛盾和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

16.3.3注意別卷入是非旋渦

矛盾無處不在,而對上級不滿、對公司不滿者更是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說某人有意刁難他,或公司某方麵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千萬別把自己卷入旋渦之中。

例如,同事與某人有隙,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攻擊他。你要裝做很有耐心地聽他吐苦水,說端詳,但奉勸你最好隻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你隻須平心靜氣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更複雜,站在公司立場是應該的,站到下屬那邊,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製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開誠布公談一下,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耿耿,已服務公司多年的下屬突然告辭,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細問當事人,發誓要找出真相。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沒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會無端卷入人事旋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即便這位同事向來與你頗為投契,自動向你傾訴衷情,但你亦隻宜做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