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領導者語錄(1)(1 / 3)

斯大林管人語錄

沒有嚴格的紀律和秩序,軍隊的訓練和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成績。因此,維護紀律和秩序是軍隊全體人員首要的職責。

——〔蘇〕斯大林

斯大林:

1879年12月21日生於沙皇俄國格魯吉亞哥裏城,1953年3月15日逝於蘇聯莫斯科。

1917年初,斯大林從流放地回到聖彼得堡,在製定發動共產主義革命的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22年,在列寧的建議下,他當選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二戰期間,斯大林任蘇聯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委員會主席、最高統帥,領導蘇聯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斯大林對軍隊指揮人員的嚴格要求是出了名的。

早在國內戰爭時期,在黨中央和列寧委派他前去處理各條戰線上的消極怠工、懶散怠惰者時,他毫不手軟,敢作敢為。發現有玩忽職守者,立即采取組織手段,責令停職或撤職拿辦。對於自己的老戰友,卓有功績者,則要求更嚴。例如,負責軍械的蘇聯元帥庫利克由於思想落後,無所作為,盡管他曾是參加保衛察裏津的老戰士,資格頗老,但斯大林毫不留情,最初給予其嚴厲批評,直到最後把他的軍銜從元帥降為少將。伏羅希洛夫、布瓊尼和鐵木辛哥都是久負盛名的傳奇英雄人物。但由於他們在戰爭第一階段指揮不力,治軍有誤,都受到了嚴厲的申斥和處分。沙波什尼科夫是卓越的軍事理論家和參謀人員,是斯大林惟一沒有直接批評過的身邊的高級軍官,但由於蘇芬戰爭的失利及其他原因,也被撤銷了總參謀長職務。麥列茨科夫大將在任總參謀長期間因為演習總結講評沒有作好,斯大林選擇了更能幹的朱可夫接替他的總參謀長職務。連他一向器重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有一天誤了例行的情況彙報,也受到了他的嚴厲警告。

紅軍總政治部主任麥赫利斯在軍內“大清洗”時十分賣力。戰爭爆發後,麥赫利斯被派往克裏木前線擔任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去督戰。這位政治將軍采取了一種旁觀者的立場打克裏木方麵軍司令員科茲洛夫的小報告,受到了斯大林的嚴厲斥責。當麥赫利斯及科茲洛夫在毫無意義的爭吵中貽誤戰機,招致失敗,造成慘重損失之後,斯大林發布了如下命令:

“(1)解除一級集團軍政委麥赫利斯同誌國防副人民委員和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之職,軍銜降為軍級政委。

(2)解除陸軍中將科茲洛夫同誌方麵軍司令員之職,軍銜降為少將,調次要工作崗位以觀後效。

(3)解除師級政委沙馬寧同誌方麵軍軍委會委員之職,軍銜降為旅級政委,調次要工作崗位以觀後效。

(4)解除陸軍少將米奇內同誌參謀長之職,調歸總參謀部安排,委以次要工作。

(5)解除陸軍中將切爾尼亞克同誌集團軍司令員之職,軍銜降為上校,調次要軍事工作崗位以觀後效。

(6)解除陸軍少將科爾甘諾夫同誌集團軍司令員之職,軍銜降為上校,調次要軍事工作崗位以觀後效。

(7)解除空軍少將尼古拉莫科同誌方麵軍航空兵司令員之職,軍銜降為空軍上校,調次要軍事工作崗位以觀後效。”

對於華西列夫斯基這樣他非常信任的人,斯大林也毫不客氣。

1943年8月17日他對華西列夫斯基嚴厲訓責: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現在已是8月17日淩晨3時30分,而你卻還沒有認為有必要向最高統帥部送一份關於8月16日作戰結果和你本人對情況的判斷的報告……差不多每天你都忘記這一責任……你以不彙報的辦法來忽視你對最高統帥部的責任……你一定很得意。我最後一次提醒你,假如你再讓自己忘掉你的職責,你將被解除總參謀長的職務,從前線召回。”

盡管這一斥責是一場誤會,事實上,華西列夫斯基已經送上了例行報告,但因夜半工作人員沒有及時送閱,華西列夫斯基並無失職之處。但華西列夫斯基仍然認為,斯大林的訓斥雖然是不近情理的,但卻是必要的,“對我們不加縱容,有利於指揮武裝鬥爭”。

即使是對於朱可夫這樣的得力助手,斯大林的要求也是很嚴的。1944年7月,正是蘇軍大反攻凱歌高奏的日子,此時德軍已被趕出了蘇聯國土,全國人民都鬆了一口氣,一片樂觀情緒。朱可夫剛被授予第二枚蘇聯英雄金質勳章,莫斯科也鳴放了禮炮。但斯大林卻從部隊一份通報中發現朱可夫簽發的兩個條令沒有按規定請示報告,而是當作命令自作主張頒發了,於是便提請政治局為此專門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