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思想家管人語錄(7)(1 / 3)

孟子管人語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國〕孟子

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凡是有所建樹的領導者無不在培養人、用人上花費大量的物力和精力,因為他們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人隻有經過不斷的打磨、曆練才能適應未來的多變和複雜的工作。

要想使企業不斷地發展下去,領導者不提拔下屬是不對的,一味地、毫無選擇地提拔下屬也是不對的。用將者必用其才,無才不能成將。企業主管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論資排輩選拔幹部,隻能壓製人才,鼓勵“阿混”。然而,隨便打破幹部提升的常規,提拔的人太多,升遷速度太快,亦有弊端。

張居正用“器必試而後知其利鈍,馬必駕而後知其駑良”來說明人應該“試之以事,任之以事,更考其成”。要考察幹部的德、能、勤、績,以業績為主。如果升遷太快,則無從考察。

有的人因升遷太快,沒有足夠的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時間,反而給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來不及施政就升遷,還能有長遠打算嗎?其事業心、責任心能不受影響?

有的人,有心當官,無心幹事,這山望著那山高,在一個台階上還沒有站穩,就想“挪挪窩”,甚至厚著臉皮伸手要官。要避免這種狀況,必須嚴格控製曆練升遷的尺度。

某集團公司總經理聘請了一位24歲的大學畢業的女士擔任賓館總經理,原來的4位正副經理都做了副手。總經理的本意是破格提拔人才,這位女士也確實有才華、有能力、有幹勁,但她缺少必備的工作經驗,工作缺少靈活性,4位副手就是不買她的賬。該女士孤掌難鳴,工作打不開局麵。總經理一怒之下將這5位正副經理全部免職了。這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倉促、盲目地對待職位的提升,對工作、對本人都沒有好處。人才要有適當的過渡培養階段,不要破壞管理的基本原則——培養、考核、晉升。

不論一個人多有才能,要成為一名高級主管人員,必須對其進行相當時間的曆練和考驗,使其有協調溝通各類人際關係的熟練技巧,有處理應付各種複雜問題的知識、能力,盲目晉升肯定沒有這些技巧、能力,難免顧此失彼,不利於本人成長。因此,領導者一定要把培養和提升員工的工作放到一個相當重要的議程上來考慮,不越級晉升、不盲目提升,重業績、重考核,讓人才有相當程度的曝光,提高人才的威信和知名度,比如指派他完成公司最為艱巨的任務,在公司各種會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

實際上,管理者也可以在不立即給予晉升的情況下重用人才,同時讓人才明白,雖然他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在一個組織內,任何晉升都必須等待適當的時機。

玉不打磨不成器,人不曆練不成才。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就說過:“花十年的功夫培養一個合格經理的時間不算長。”這可謂是經驗之談。通過本案例我們應該受到這樣的警示:不但是中層領導,即使是最基層的領導的選擇與晉升,也離不開培養、考核與曆練,隻有這樣委任的幹部才能擔當重任,經受考驗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