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貨幣發展對央行貨幣政策影響研究
財會金融
作者:郭肖童
【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電子貨幣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然而由於與傳統貨幣相比,它具有一係列新的特點,所以必然會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實施,試圖從電子貨幣的概念類型出發,利用經濟學中相關的理論,分析電子貨幣發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進而提出中央銀行可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電子貨幣;貨幣政策;對策
當今世界由於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一種新型的支付結算工具——電子貨幣正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新型的支付工具在給我們帶來較多方便的同時,也給貨幣政策的實施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應有效果受到影響,所以中央銀行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一、電子貨幣概述
電子貨幣種類較多,定義也各說紛紜,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巴塞爾委員會給出的定義,通俗來說就是指在電子設備和網絡上進行支付的‘儲值’和預付支付機製。‘儲值’,顧名思義即儲存的價值,就像我們將現金放在錢包裏一樣,電子貨幣是被保存在各種卡裏,當儲存在其中的價值被使用之後,可以繼續向其中追儲價值。而預付支付機製則是指存在於網絡之中的一種虛擬的數字現金。
二、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
(一)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
第一,電子貨幣對法定準備金的影響。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得該工具的作用有所下降,一方麵是由於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新型的貨幣,中央銀行並不對其征收準備金,於是必須繳納準備金的存款的比例就會減少,這樣必然會使得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減少;另一方麵由於法定存款準備金不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息收入,所以存款準備金的比重越多,商業銀行就隻能以越少的資金來發放貸款和投資,從而帶來的收入也就越少,而由於電子貨幣可以不用繳納法定準備金,商業銀行就找到了不繳納法定準備金的機會,這就使得法定準備金作用有所減弱。
第二,電子貨幣對再貼現率的影響。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如果它隻能依賴中央銀行的再貼現來補充流動性,那麼再貼現率的調整必然會影響到其貼現數量,但是如果商業銀行補充流動性的途徑不隻是向中央銀行借款這一條,那麼再貼現率的作用便減弱了。而電子貨幣發行主體比較多,於是就成為商業銀行補充流動性的一條重要途徑。簡言之就是發行電子貨幣來補充流動性這一新的途徑使得再貼現對商業銀行來說不再那麼重要,因此電子貨幣的出現也就使得再貼現政策的效用有所降低。
第三,電子貨幣對公開市場業務的影響。一方麵,中央銀行隻有在對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準確把握比較了解的情況下,才能確定是要買進還是賣出政府債券來擴大或收縮貨幣供給量,而電子貨幣的發行則增加了中央銀行計量社會上貨幣供給量的難度,於是中央銀行要想準確的計量難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麵,即使中央銀行準確的計量了社會上現有的貨幣流量並相應的買賣了有價證券,這一政策影響也不會再如中央銀行所期待的那樣,因為當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帶來影響時,它們又可以通過調整電子貨幣發行來抵消其影響。
(二)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中介和最終目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