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計理論
財會金融
作者:張雯怡
【摘要】會計理論是指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規律,用以解釋實務中的各種現象,並對未來做出合理的預測,指導人們更好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會計理論有歸納、預測和指導三大作用,對會計實務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目前實證會計研究在我國從廣度和深度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也不斷豐富和完善著。
【關鍵詞】會計理論概念;發展;會計理論內容
1 會計理論的定義
我國《辭海》將“理論”解釋為“概念、原理的體係,是係統化了的理性認識。《現代漢語詞典》認為“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係統的結論”1996年版的《韋氏英文百科辭典》將“理論”解釋為:“一組內在一致的命題組,用於解釋某類現象的基本原理”;並認為“理論隻是猜測性解釋,不是廣為證實的、報告實際情況的命題”。科學的理論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並經過社會實踐檢驗和證明的理論,是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性的正確反映。著名的會計學家利特爾頓(A.C.Littleton)在1958年的《會計理論結構》中提出:“會計理論遠非抽象的、無益的和瑣細的分析,而是側重於研究會計行動的思想。實踐是事實和行動,理論則由解釋和推理所組成。”葛家澍教授認為:“會計理論”同一切其他理論一樣,來自實踐,又應再回到實踐。來自於實踐,意味著我們在觀察大量會計現象之後,從中發現某些帶有共性的特征,通過理性認識,把它上升為“概念”。“概念”就屬於理論範疇。
以上對於“理論”、“會計理論”的解釋各有一定的差異。其中國外學者側重從會計理論存在的形式或作用的角度,來描述會計理論的定義;國內學者側重從認識理論的角度,從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關係,來描述會計理論的定義,以辯證唯物作為其研究的理論基礎。但是都強調了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緊密關係,直接或間接的表達了會計實踐是會計理論的源泉;都強調了會計理論是理性認識形成的會計知識體係。“會計理論”是人們在會計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從會計現象到其本質的觀察,總結概括出來的關於會計知識的科學而係統的結論。會計理論來源於會計實踐,又對會計實踐起指導作用。“會計理論體係”就是將各會計理論要素按一定邏輯關係有機結合而成的一個完整的多層次的理論知識體係。
2 會計理論的內容
目前會計界對於會計理論包含的內容也是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會計理論按一般科學理論的結構和性質分類,可分為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個層次,每一層次下又可按其具體理論的構成、性質和作用再分為若幹二級甚至三級層次。湯雲為教授在《會計理論》(1997版)一書中認為會計理論按學科可以分為財務會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和審計理論等。還有學者認為會計理論分為起點性會計理論;會計基本理論;中介會計理論(亦稱會計準則基本概念理論);應用會計理論四個層次。王海龍在《我國會計理論體係構建淺探》一文中將會計理論體係分為四個層次:會計環境理論、會計基本理論、會計中介理論、會計應用理論。其中會計基本理論包括會計本質、目標、職能、對象、要素、假設、信息質量特征等;會計應用理論,包括會計確認與計量、會計程序與方法、會計工作的組織機構等;會計中介理論亦稱會計準則基本概念理論,類似於西方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應用理論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