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及可靠性探討
財會金融
作者:黎曉蘭
【摘要】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中的兩大特征,在某些層麵上,想關性與可靠性是相互統一的,而在另一些方麵,又存在著對立的關係,因而,很難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關係。正確地認識兩者間的辯證關係,協調其間的矛盾,對於製定科學的、合理的會計政策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文章以當前新會計準則為前提,探討兩者間的關係,並對權衡及改善二者關係提出意見。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信息;相關性;可靠性
1 前言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資本主義市場日益成熟,會計這種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的作用也愈來愈顯得重要,其信息質量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對於會計信息而言,最為重要的是相關性和可靠性原則。重新認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對於迎接對財知識經濟務會計失誤挑戰,完善會計準則,以及正確認識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此淺析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的關係,並對對今後如何權衡及其改善二者之間的關係提出建設性意見。
2 基於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相關性及可靠性的關係
2.1新會計準則下財務信息可靠性的提高為基本宗旨
首先,謹慎適度地選用適合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能有效地財務信息可靠性。在新會計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這一屬性,但限製其的運用。因為我國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存在公允價值計量可靠性低下可能性,甚至會出現人為操縱利潤的不良現象。故而,在我國公允價值的引入是有條件的、適度的和謹慎的。
其次,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和範圍的擴大,更加如實地反映了資產的價值。舊準則關於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僅指固定資產,而新會計準則立足於更加真實反映企業長期資產的占用,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和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方麵做出了重大修改,將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範圍擴大了,規定存貨、投資性房地產等資產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情況下也要予以資本化,從而更能反映交易的經濟實質。
再者,嚴格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和轉回,提高了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在新準則中,為提高財務信息質量,規定固定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和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一旦被確認,則在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將促使企業管理層和財務經理改變會計核算思路,也促進了我國會計行業更快地融入國際環境,有利於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2.2新會計準則注重提升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首先,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提高了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會計信息具有預測價值,利於使用者對企業以後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進行預測規劃。將收入、費用、利得以及損失進行區分,方便於使用者更加準確地確認出會計要素,進而體現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
其次,適度引入公允價值,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舊會計準則以曆史成本作為單一計量屬性。雖然曆史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由於無法避免“時滯”的存在,致使會計信息缺乏及時性,從而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相關性。我國頒布的新會計準則明確規定曆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唯一原則,同時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製下的企業合並、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麵采用了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曆史成本相比,能更加準確地反映企業的會計信息,有助於提高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能力。當然,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的,它充分考慮了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會計環境,同時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和相關會計信息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