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原油價格走勢及采購策略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劉長青
【摘要】2013年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寬鬆局勢仍持續,發達國家貨幣寬鬆政策仍延續,地緣政治因素仍擾動國際市場,國際油價呈現兩輪升—降走勢。全年均價WTI油價略有回升,布倫特油價小幅回落。寬鬆的供需基本麵不支撐油價走高,但非基本麵因素仍支撐油價高位震蕩,WTI油價基本在90~110美元/桶之間波動,布倫特油價在100~120美元/桶之間波動。原油是煉化企業的生產原料,公司總成本95%以上,直接影響到公司效益。優化原油采購降低成本成了生產經營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針對近期的影響國際油價的重大事件,分析2014年國際油價的走勢,並結合企業煉油裝置生產能力,提出2014年原油采購策略,作為決策參考。
【關鍵詞】原油價格;影響因素;油價分析;采購策略
一、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
原油價格是企業采購成本的核心,也是優化原油采購的主要目的和直接體現。影響價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給因素、需求因素和短期因素。
(一)供給因素
1.世界石油儲量
截至2012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儲量2358億噸,比2011年增長0.9%。原油儲量最多的中東地區,保持小幅增長,已探明儲量為1093億噸,同比增長1.2%。原油資源仍然集中在歐佩克,歐佩克控製著世界原油儲量的72.6%,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比例。到2012年底世界原油儲采比保持在52.9。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10年不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供給短缺現象。但是,由於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世界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全球供給逐步進入滑坡階段。
2.供給結構
世界市場的供給特點也對供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市場的供給方主要包括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OPEC擁有世界上絕大部份探明儲量,其產量和價格政策對世界供給和價格具有重大影響。而非OPEC國家主要是作為價格接受者存在,根據價格調整產量。迫使市場參與者通過構建商業庫存作為應對風險的緩衝,而庫存需求反過來又刺激油價上行。
3.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也將對供給產生影響。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價格波動。世界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二)需求因素
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替代能源的發展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全球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都會牽動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出現上漲。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強勁增長也使得對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震蕩走高。其中中國對的需求帶動了全球消費增長的1/3。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價格的上限。當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這勢必將對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
(三)短期因素
短期影響因素是通過對供求關係造成衝擊或短期內改變人們對供求關係的預期而對價格發揮作用的。
1.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資源和控製市場,已成為油市動蕩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也是推高油價的因素之一。伊朗和伊拉克均為歐佩克成員國,兩國的原油生產和出口如果因地緣政治事件減少,將對國際市場原油供應產生較大影響。
2.庫存變化
庫存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緩衝,對穩定油價有積極作用。OECD的庫存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油價的指示器,並且商業庫存對價格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常規庫存。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的特征是期貨市場的影響顯著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導的價格形成機製。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國際油價,並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