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綠色GDP之路
經濟研究
作者:周超
【摘要】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將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到了環境保護上,“低碳經濟”成為了各國經濟發展追求的新模式。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本文借助EKC曲線分析我國的綠色GDP,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綠色GDP;EKC曲線;低碳經濟
引言
綠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謂綠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標中,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即扣除生態成本之後形成的真實的國民財富。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淨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麵效應越高,負麵效應越底,反之亦然。因此,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的計算成為其計算的關鍵所在。
一、對綠色GDP的認識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其實這是一個過時的說法。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麵積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探明儲量僅為全球平均值的12%,天然氣人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還有許多重要的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也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還存在著嚴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問題。萬元GDP的耗水量是國際水平的6倍、總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別是一些地方過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片麵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如由於亂采、亂伐,我國的森林麵積大幅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由於過度開發水資源,造成江河斷流,地麵沉降;由於過度排放汙染物質,全球10大環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就占了8個。造成這種局麵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國現行的評價體係不完善,現行的GDP指標的局限性所致。因此,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中引入綠色GDP概念,把握好GDP與綠色GDP的含義,開展綠色GDP的核算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用EKC曲線分析中國的綠色GDP
(一)EKC曲線
1993年,Panayotou首次將環境質量與人均收入間的關係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即EKC曲線。它是通過人均收入與環境汙染指標之間的演變模擬,說明經濟發展對環境汙染程度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狀況先是惡化而後得到逐步改善。EKC揭示出環境質量開始隨著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後隨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環境質量與收入為倒U型關係。(注:若Y軸變量選定為環境汙染程度,則會呈現為U型關係)
(二)ECK曲線與綠色GDP
綠色GDP考慮了生態成本,強調汙染與治理的並行,它反映的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頂點或頂點後的部分。按照EKC理論,隻有人均GDP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實行有效的綠色GDP核算模式。如下圖所示,EKC的峰值由較低的A點提升到A點,相應地,開始出現峰值的Q點也一定程度的升高。這說明在經濟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如果采用綠色GDP核算方法介入對環境質量的考慮,會使環境質量的轉折點在環境質量的較高水平提前出現。但前提是必須從GDP中抽取一部分用於環境質量的恢複,就是縱軸(代表環境生態質量程度)的峰值提高,同時代表橫軸的人均GDP有所減少,減少後得到的GDP即為綠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