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RP環境下的成本管理(1 / 2)

ERP環境下的成本管理

企業管理

作者:高苑

【摘要】隨著全球信息的飛速發展,尤其是Internet的發展與應用,ERP作為一種管理手段,集中體現了企業資源計劃係統的集中性、及時性和遠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本文就傳統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係列問題,對比了傳統成本信息係統的局限性,提出了在ERP係統下實行成本管理係統的優勢。文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簡要介紹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解釋了ERP的發展,管理思想。第二部分,闡述了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第三部分,著重介紹了ERP中成本管理的原理、方法、特點。以及ERP背景下構建成本管理模塊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二者融合的優勢。

【關鍵詞】企業資源計劃(ERP);傳統成本管理;集成化成本管理

一、緒論

從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已經和材料、能源並稱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企業的所有資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ERP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全麵地集成了企業所有的資源信息,並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製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係統化管理平台。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和企業管理的快速發展,我國成本管理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都迫切要求有更近一步的發展。企業要使自己的產品占領市場,就必須對其成本進行控製,否則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成本控製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關心的事情。企業想要優化資源的利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就必須要對成本進行有效的計劃、控製和分析。

二、傳統成本管理

傳統的成本管理是根據購貨單位的訂貨單來組織的。但有時候,一張訂單有幾種產品,為了分別計算不同產品的生產成本,又需要將訂單劃分批別。有時候一張訂單中雖然隻有一種產品但是數量較多,不便於集中一次生產,又需要按照生產計劃表將訂單劃分整合。很多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分批成本核算,每份分批成本作業單被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間接費用。成本核算流程:首先,生產車間統計每份訂單的直接材料,本月完工產品數量,半成品數量以及半成品完工率,統計車間的水費電費等製造費用的使用情況並錄入財務軟件。然後,計算工資福利等直接人工費用,進行要素費用的分配。對發生的各項要素費用進行彙總,編製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表。最後進行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將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按工時的劃分方法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這樣成本核算可以使每個產品的成本得到有效的反應,但是因為訂單的繁雜不成批量和不成規模,導致成本核算的工作有著極大的繁瑣性。

三、ERP中的成本管理

基於傳統成本管理的缺陷:成本信息流向不正確,沒有與業務信息係統緊密關聯,使得成本信息與業務信息無法有效的匹配起來,因此也無法有效地支持管理決策。成本管理信息係統的建立必須基於係統集成的思想,與其他業務係統緊密集成,數據來源於生產、采購、庫存、財務等係統,並自動的獲取業務發生時的詳細信息。ERP環境下成本管理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未來計算機在成本管理應用的發展趨勢。

ERP係統的集成化的體現具體來說便是隨著經濟業務的發生,財務可以及時得到資金流的反饋信息,能夠及時了解到成本的相應信息,以便實施管理。係統能夠有效的進行存檔和及時的信息傳送。集成的技術不僅解決了信息收集的難度也滿足了數據分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