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經濟下企業成本管理的新途徑
企業管理
作者:李曉霞
【摘要】企業想要生存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成本管理。然而傳統的成本管理早已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成本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製勝法寶。可以說企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一個企業的成敗也基本取決於它的成本管理,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低迷的關鍵時期,成本管理工作是關鍵環節。作者對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企業成本管理;策略探討
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要想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本文從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分析,找出企業成本存在的問題,探討成本管理的新變化及開拓成本管理的新途徑。
一、企業成本的經濟內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礎,企業應當合理地劃分費用和成本的界限。國內外關於成本的研究指出,傳統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麵性,隻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以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為中心的一個完整性係統,因此,傳統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經濟含義。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義是由它所服務的管理目標決定的。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從核算的角度來運用成本,強調將收入與其相應的成本相配比,並不能正確核算一些不能在現階段產生收益的成本或不可計量的成本。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是為企業內部經營決策服務,又稱為內部會計。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導下,管理會計擴展了成本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多維成本概念,認為隻有按支出的目的來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從本質上正確認識成本的內涵,並借以構建出層次分明、前後一貫的成本概念框架。
二、當前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後,成本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綜合體現,是企業內部投入和產出的對比關係低成本意味著以較少的資源投人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而意味著高效率,但是未必就是高效益。許多企業按照成本劃分和核算產品成本,通過提高產量可“降低單位產品分擔的固定成本,產量越高,單位產品成本越低,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也就越高,這種做法導致企業不問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麵地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產品成本。
(二)不能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製。在計劃經濟時代,製造成本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其他如技術成本、服務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將注意力集中於生產製造過程的成本控製是可取的。但在新經濟條件下,產品觀念突破實體形式,成本中非產量驅動的技術成本、物流成本、服務成本等的比重日漸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成本管理隻注重生產過程的成本核算和控製,就不一定能達到成本控製的目的。
(三)成本管理係統不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成本管理方法。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係統不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方法單一,一般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更不能提供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沒有深入反映經營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不能提供各個環節的成本信息以及各個環節成本發生的前因後果,有時甚至出現連編製成本報表的人,也難以解釋產品成本構成的尷尬局麵,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製定。
(四)缺乏健全的成本控製製度體係。目前,不少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內部人控製”現象嚴重、而較少考慮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運行機製,真正從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入手。
三、成本管理的新變化
一是成本計算方法的變化。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將由品種法向批別法轉變。在知識經濟時代,生產方式采用標準化即柔性化批量小、品種多、型號雜、更新換代是這一時期的生產特征。因此,現代成本計算方法應以批別法為主要成本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