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問題探析
企業管理
作者:潘玉煥 曹敏
【摘要】我國國有企業已開展資本經營的實際運作,但實施資本經營的部分國有企業的資本經營狀況並沒有多大改善。本文從資本經營的理論出發,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本經營;效率低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生產要素都表現為資本,企業經營實質上就是資本經營。而企業由生產經營、商品經營向資本經營的轉變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新發展,更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核心和發展方向。因此,搞好國有企業的資本經營,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資本經營的理論概述
(一)資本經營的涵義
何謂“資本經營”?資本經營是指企業將自己的全部資產(包括產品設備等有形資產和商標等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源統統看成是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以追求利潤最大和資產增值最大為目的,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等多種形式,對企業資產進行綜合經營、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其在流動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增值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
(二)資本經營的本質、特征
資本經營的本質是通過對價值形態的經營管理使企業資本活化、流動起來,在流動中實現資本增值最大化。
資本經營具有增值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三大特征。資本經營具有增值性是指資本隨著時間的變化資本的價值也會改變,而資本經營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資本增值的最大化;資本經營具有流動性是指資本在不停的流動中才有可能實現增值的目的,閑置的資本是無法為企業帶來效益的;資本經營的不確定性是指資本經營活動中有利益也有風險,不存在無風險的收益。因此,經營者一方麵把資本分散出去,分散資本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麵吸收其他資本參股,優化資本結構,增強資本的抵抗風險能力,保證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企業收益最大。
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經營者整體素質不高,人才流失嚴重
國有企業管理團隊狀況如何,整體素質的高低,是國有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首先,改革開放十幾年來,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總體素質有了提高,但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其次,國有企業在管理實踐中缺乏成熟完善的激勵機製,沒有將管理者的工資與其承擔的責任和企業所實現的利潤程度等進行掛鉤。這樣就無法對經營者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不利於國有企業資本經營者發揮其管理能力,造成國有企業人才流失。
(二)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
資本市場的本質和功能在於溝通資本提供者和資本需求者的聯係,促進資本積累,並使有限的資本得到有效的配置。我國的資本市場由於發展時間較短還存在一些結構和體係上的問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投資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相對於機構投資者是個人投資者占主體。機構投資者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經營情況進行分析,依照一定的策略對投資對象進行理性的投資,穩定資本市場;而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是以投機為主,市場隨機性很強,增加了不穩定性。
2.資本市場行政化
我國政府介入資本市場的程度比較高,資本市場是“計劃”的資本市場。體製問題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例如:某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證地方財政收入,政府對企業有較濃的保護色彩。
3.法律體係不健全
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健全的法律體係為基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正快速發展,而市場管理機關進行監管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並且滯後於資本市場的發展速度,這就增加了監管難度。
(三)國有資產管理製度不健全
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代表全體人民管理國有資產,但並沒有形成管理國有資產的專司機構,許多政府機構分頭管理國有資產,即多頭管理。多頭管理不可能做到權、責、利明確,結果是有利益和權力時爭著管,而有責任時卻相互推諉,誰也不管。這嚴重製約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多頭管理造成國有資產被侵吞。近年來,貪汙、挪用公款、受賄的案件逐漸呈現出高發態勢。多頭管理造成責任不明確性,使得掌握著國有資產管理權的人明目張膽的侵吞國家財產。
其次,多頭管理造成對國有資產的盲目投資。企業在決策過程中所有者、決策者、執行者、監督者各負其責、相互製衡才能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從而有效防止決策的失誤。由於多頭管理,有的國有企業盲目擴大對外投資規模,結果造成重大的投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