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管理”何以可能,管理思想因而革新(1 / 3)

“科學管理”何以可能,管理思想因而革新

企業管理

作者:塗茜茜

【摘要】弗雷德裏克·溫思洛·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到今天已經有103年的曆史。這本書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青年泰勒生活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當時的資本的發展對“科學管理思想”的出現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本文主要說明到底是什麼促使了科學管理的產生以及科學的原理在當時的社會曆史地位。

【關鍵詞】“科學原理”;新紀元;科學方法和原則;協作思想

泰勒幾乎把一生都貢獻在尋求科學的方法來發現勞動中存在的科學,我們今天看“科學管理”的思想應該從曆史和實踐的角度把握,對泰勒的關於效率問題的研究是為資本主義剝削服務的,是剝削和限製勞工的自由創造的批判是存在很大誤解的,我們應重新回到當地的年代來理解泰勒的思想。

一、科學管理原理的曆史貢獻

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對當時社會來說他開創了一個管理的新紀元,這裏的“新”是指——曆史性地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以及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

而泰勒本人的影響在當時也是很廣泛的、遍及全球,就比如說他當時於1914年在紐約的演講就吸引了6.9萬的聽眾。同時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學界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是第一位認真研究勞動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當做一門科學的人。雖說這本書出版於100多年前,但是他的書中的理論和思想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而不合時宜。反而,書中的一些管理原理也在其後百年激勵和啟迪了無數的管理者,即使在今天,管理學界很多人也認為我們的管理應回歸泰勒。泰勒本人也是興趣廣泛,精力充沛,一生發明頗多,僅獲得的專利就超過100項。

二、科學管理原理的撰寫目標

泰勒在本書的前言中,就提出了他撰寫本書的三個目標,一提出“提高全國性效率”的口號。在前言中泰勒提出直到現在,美國人都沒有準確理解“提高全國性效率這一重大問題”的重要性。他們隻看到我們的森林在消失,我們的水資源在枯竭,我們的土壤被衝刷到大海,我們隻看到這些資源的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費。但是卻沒有看到或者即使看到也對,我們的重大失誤,指揮不當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日複一日的人力資源的浪費而視而不見。而泰勒在這裏就是要提出“提高全國性效率”這樣的口號;二人才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泰勒認為現如今的社會,無論在各個領域都是奇缺人才的,而社會上流行的“工業界的領袖是天生的,不是後天成就的”這句話是不切實際性的,我們的天職和良機是係統的聯合並造就這樣有才幹的人,而不是獵取別人培養的人。他的意思就是說人才是後天形成的,是要企業進行培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們通過係統化的管理而由普通人構成的集體會比某些大人物的個人經驗管理更有效率;三證明最先進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學,說明其理論基礎是明確定義的規律、準則和原則,並進一步表明可把科學管理應用於幾乎所有人類的活動中。對中國目前的大多數企業來說,我們企業所麵臨的內外環境是發展變化的,麵對的市場競爭是不斷加劇的,麵對的技術工具是先進的,接觸的理論方法是先進的,那麼企業家們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時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呢?那他就要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論,而我們今天所要講的科學管理原理就是這樣一本有實際意義的書。而泰勒本人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在書中提到:“同樣的的原理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的社會活動中,這些活動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大小商人的商業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機構管理、大學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門的管理,等等”。

三、科學管理提出的背景

在講到科學管理以及後來發展成為一門現代管理學科“工業工程”時,要準確理解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原理,需要回到當時的時代。

(一)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社會”被迫瓦解

古典管理理論的產生有著曆史的必然性,當時麵對的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問題是工業革命早期的工廠管理資本主義正在經曆,從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向現代工業體係的大轉型,但這個轉型並非自發完成,其中有著一係列的管理問題(包括社會管理和行政管理)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