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資產管理問題探析(1 / 2)

高校資產管理問題探析

高教論壇

作者:車陽豔

【摘要】高校作為改革深入發展輸送人才的重要領域,尤其是麵對連續擴招,全國各地市高校有合並的趨勢,對高校的設備、辦學硬件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提高高校資產的利用率,增加資產管理,是有效推進高校資產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學校跨越發展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高校資產管理;問題;製度;對策

固定資產是高校正常運轉的基礎性保障,關係著學校整體的運行和發展,它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規模的標準。如何在節能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高校的固定資產,確保教學、科研、行政等各項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提升學校辦學能力,豐富師生的課餘生活,保證高校的全麵建設,是當下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一直以來,高校對於資產管理不夠全麵客觀,重複購置資產,利用效率低下,資產流失嚴重等等現象比比皆是。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的號召,使教育固定資產有所結餘,在提高其使用效率的基礎上,減輕學校、國家的教育資金投入負擔,合理控製固定資產的重複及浪費,以提高學校聲譽,促進學校又快又好的發展。

1 當前我國高校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失當

我國高校自1979年恢複高考以來,高校建設一直延續傳統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沒有將其納入學校經濟效益部分。管理製度的不完善、高校固定資產執行力度欠佳,都給高校固定資產的流失埋下了隱患。在高校中,學校固定資產評估簡易,簡單的填寫單據即可認定固定資產的存在與否;對於固定資產的調撥現象比較隨意;固定資產報廢流程簡單,容易造成賬麵與實際價值產生出入等。

1.2產權不明

在高校中,改革的縱深發展使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的現場成為可能,並且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植。這使得學校中存在的固有的財產流向企業的經營性資產中去。這種非營利向營利中的轉換,並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和產權區分,哪些歸屬學校,哪些歸屬企業並不明確,當二者產生分歧需要得到補償時,往往學校作為資產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蒙受不必要的損失。房屋、場地、設備、資金等,實收資本較少或者根本不存在,在經濟糾紛中,學校就要承受連帶責任,風險無法規避。

1.3管理落後

“物”為中心的高校管理模式,“錢”占主導的資產管理方式,使高校重複性購買率加大,向上伸手撥款的數額越來越大,經費緊張和重複購置成為高校的一大風景。這種情況下,高校科研經費、高新設備引入費用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沒有充分發揮相應的作用。無形資產也是高校的一大空白之處,這些有形和無形資產的流失,給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