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1 / 2)

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

高教論壇

作者:胡文慧 田甜

【摘要】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同時也是思政課的發展趨勢。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麵臨著組織實施不規範、教學形式單一化、考核方式簡單性的現實困境。通過深化課堂實踐教學,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一、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意義

1.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定崗實習”是高職教育最突出的辦學理念。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這個目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要把實踐教學作為重要手段,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除具備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之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環節顯得尤為重要,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也就需要從職業教育的客觀需求出發,體現出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

2.符合思政課教學要求

注重實踐教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和分析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必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體驗學習的樂趣,可以使學生獲得思想道德方麵的直接體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一方麵可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另一方麵這也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性的保證。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麵臨的困境

實踐教學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存大很多製約性因素。

1.組織實施不規範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一些院校沒有詳細的實踐課教學大綱和計劃,甚至有的根本沒有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由於受到資金保障、實踐場所、教學安排等客觀條件的製約,往往也隻能選拔一部分學生作為代表來參加,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思政課實踐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學形式單一化

許多院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聽講座、寫報告等傳統方式,忽視其他方法的運用。並且,沒有充分利用專業實踐基地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思政教師布置實踐內容時也很少考慮學生的專業特色,通常是所有專業學生開展相同的實踐活動。

3.考核方式簡單性

目前,對實踐活動的考核方式往往都是通過學生提交一份實踐報告來評定。由於缺乏科學完善的考評體係,學生未能對實踐活動產生足夠的重視。此外,這種考核方式隻重結果不重過程,而實踐教育作為一種參與和體驗式的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的感受和體會。

三、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

1.深化課堂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的形式

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要滿足高職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調動其學習理論的興趣,可以依據教學的內容而開展專題討論、課堂演講、課堂辯論、學生講課等活動。

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難點相結合,圍繞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設計一些專題,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按照“教師布置題目——學生課下準備——課上互動討論——教師總結點評”的流程開展。或是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對這些專題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安排學生在課堂上談感受,交流經驗,教師進行講評。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教訓等方麵的紀錄片,如《複興之路》、《大國崛起》等,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