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課堂教學的反思(1 / 2)

大學課堂教學的反思

高教論壇

作者:李林濤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進程逐步加快,大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從大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出發,闡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並對此提出了解決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課堂教學;現狀;建議

1 引言

大學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在校最主要的活動。高校教學改革,是目前高校最關注的問題,而提高大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則是各個高校最頭疼也是最急需解決的難題。人們總說,21世紀是人才的競爭,但是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目前的高等教育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的人才能否勝任社會工作,這關係著社會的進步,也關係著高校學生本身價值的體現。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一文裏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中國傳統的教學就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標進行,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對此做出改革。

2 大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案設計單一

現在的大學教學內容雖說很繁雜,但是,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總是把問題設計的很細,甚至把準確答案,標準答案也預定出來。課堂教學中,每個步驟都按流程辦事,這一節課該講到什麼地方,決不能拖延或者加快,否則就會稱之為“教學事故”。那麼多的課程要在規定的課時內講完,教師的壓力很大,所以根本不可能再留出學生參與的時間,更不可能設計過多的“彈性區間”來用於學生的發揮,當然,就更不能出現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的情況,那麼更談不上學生可以在那麼死氣沉沉的氛圍中能湧現出創新的問題和答案了,一切隻是“照章辦事”。

(2)教學交往缺失

教育學中指出,教學是一種交往行為,交往的雙方是教師和學生。但是,在我們現在的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虛假交往”的情況。教師扮演者交往壟斷者,或者說交往獨裁者的角色,一切都是以教師為主,教師教,學生學就是所謂的“交往”。交往需要雙方的互動,而現在隻是呈現一種被動的接受,和主動的給予的情況,“互動”想都別想。師生關係甚至都蛻變成教學活動的工具而已,雙方沒有實質性的對話,所謂實質性的對話,就是指要有不同的聲音,如果雙方都是一種聲音,隻能說是獨白或者說是附和,不存在任何的相互理解和創新。

(3)教師角色定位不當

現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學都存在功利性,隻是單純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隻是把教育看成是“就業準備的過程”。大部分的高校教師隻是把自己看成是“知識傳授者”,而並非“活動組織者”或者“學習顧問”等角色。學生固然參加高等教育的結果是為了就業,但是在此過程中,對心靈的潤澤也是很重要的,需要讓學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人性的升華。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享受不到樂趣,那麼這種學習行為很多都是迫於壓力和無奈的。

3 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建議

(1)教學方案設計多樣化

大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應該使教學內容多樣化,使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相結合,並留出“彈性區間”讓學習自己去發掘,自己去思考,並能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同時,大學教師更應該實時的關注本學科的前沿發展,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具時代性和先進性,讓學生站到更高的視角看問題。同時,也要設計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能夠展示自我,學會交流,享受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更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