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立高校貧困助學與育人工作相結合的長效機製(1 / 2)

建立高校貧困助學與育人工作相結合的長效機製

高教論壇

作者:王振華

【摘要】高校貧困助學與育人工作相結合是目前高校助學工作的重點之一,本文從加強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感恩、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意識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加強就業幫扶五個方麵探討了助學工作與育人工作相結合的長效機製。

【關鍵詞】助學;育人;長效機製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受到國家、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資助政策體係的不斷完善,在幫助困難學生緩解經濟困難、順利完成學業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客觀的講,我國現行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仍存在不足。

一、高校助學體係現狀及不足

(一)資助與育人不能有效結合,教育體係不完善

建立“助困”和“育人”相結合的長效助學體係對於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解決貧困生經濟困難,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時促進學校乃至社會的穩定,然而高校資助工作不僅僅是經濟方麵的資助,更應通過資助培養全麵發展、綜合素質過硬的應用型人才。我國高校現有的資助體係,往往重在給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資助,做到了“濟困”,而忽視了“育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來自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因家庭經濟狀況導致這一特殊人群存在較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缺乏自信心、孤僻、欠缺社交能力,這些日趨嚴重的問題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極為不利。在進行獎助學金發放工作時隻重視貧困程度停留在經濟層麵,而忽略了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和能力培養。缺少相應的體製對其進行約束,未能有效地承載起高校育人的核心任務,從而導致對資助的片麵認知,忽視了情商培養,使得受資助學生缺少感恩的心。

(二)資助力度有限,不能滿足貧困生的受助需求

近年來政府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逐年加大,但由於貧困生群體也在不斷加大,需要資助的麵越來越廣,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提供的資助已不能滿足對貧困生的完全資助。特別是在發生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突發事件後現有的資助不能幫助貧困生走出困境。另國家助學貸款申請門檻高,一部分貧困生因種種原因被拒之門外,在求學成才的路上又增加了阻礙。

二、建立高校貧困助學與育人工作相結合長效機製的有效途徑

高速發展的社會對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需求越來越高,培養全麵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對高校資助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資助工作既要解決貧困學生暫時的經濟困難,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又要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由此看來,建立“助困”和“育人”相結合的長效機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很好的學習,培養其良好的性格和全麵的綜合素質,保證有良好的就業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資助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終目標。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感恩,發揮教育功能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貧困助學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把經濟扶貧和思想扶貧相凝聚,塑造貧困學子的良好人格,通過感恩教育使貧困生有意識做出積極的回應。高校助學工作可以通過設立助學金基金,從飲水思源感恩社會的角度教育貧困學子,借助於助學基金的平台加強貧困學子的思想教育,教會他們博愛、感恩、團結合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愛的力量。同時,助學基金的設立不僅能解決貧困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樹立貧困學子自強自立的信念,貧困學子不單純是受助者,同樣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幫助他人,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的局麵,體現貧困生的主體地位,激發貧困生的自尊,引導貧困學子以樂觀自強的態度麵對困境,也能激勵自身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和表現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