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社會心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分析(1 / 2)

大學生社會心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分析

高教論壇

作者:吳東波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加快的重要的時期,大學生所具備的社會心態也逐漸變得複雜,這樣的變化為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還對教育的實效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所以,需要對轉型期的大學生所具備的社會心態進行關注和研究,以人為本,不斷的對思想政治的教學改革進行深化,這樣的話既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的實效性得到提升,還有利於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和諧的社會心態進行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心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所謂社會心態,主要指通過社會成員間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主要包含了各種情緒、認識、觀點、感受以及態度等內容,具有共同性的心理狀態、社會普遍性以及發展趨勢。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加快的重要的時期,新體製和舊體製的不斷交替為現在的大學生帶來了很多的機遇的同時,也讓他們不斷的麵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從而讓他們的社會心態不斷的複雜。這樣的變化就自然的給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並對教育的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當代大學生所具備的“雙重性”的社會心態

在市場經濟潮流以及社會轉型的不斷變化中,當代大學生明顯具備著“雙重性”的社會心態,主要體現在愛國熱情和空想意識並存、個人理想和社會現實產生衝突等。

(一)愛國熱情和空想意識並存

現代的大學生都有著愛國主義情感,而且非常強烈,他們還特別的關注國家比較重大的一些政治事件,對我國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的整體形勢有著肯定的態度,還對祖國的未來和前途有著很大的信心。在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自願加入黨組織,有的高校中的學生黨員數量竟然達到了全校總人數的百分之十。但是,還有很多的大學生,沒有真正的意識到確定的政治體係是需要在確定的社會曆史環境下隨著不斷的發展而形成的,也沒有對中國傳統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現實政治的基礎進行足夠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在對中國的政治進行參與和評價時具備著深厚的空想的色彩。這類政治空想的觀念讓很多大學生的內心充滿著矛盾,即對國家政治進行關心,但是卻不進行全麵的了解,習慣了聽信“馬路新聞”和“小道消息”;他們善於幻想、敢於探索,卻常常缺乏辨認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不斷變化的思潮所左右;對改革很關心,卻不對改革的過程以及全局進行了解,經常會因為某些問題或者想象而滿腹牢騷。

(二)個人理想和社會現實產生衝突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讓莘莘學子們對知識越來越崇尚,並渴望成才。本文對北京地區的青年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特別想做的三件事,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對事業成功的追求,其比例為51.7%,青年人對強烈的成功需要以及成就動機進行了很好的體現。但是在實際中,很多大學生往往眼高手低,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一般以理應如此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設計和思考,一旦在生活中和學習中遭遇挫折、碰釘子等,就會感覺非常沮喪和委屈,抑或對社會和自己失去希望和信心,還存在著對時局進行抨擊的現象,以此來發泄不滿。調查顯示,83.7%的大學生對當前社會的現狀有很多的不滿情緒,62.3%的大學生認為當前的社會環境並不能讓自己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華,89.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願望和現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