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力培養與提升(1 / 2)

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力培養與提升

高教論壇

作者:苑偉

【摘要】藝術類大學生作為當今高校的一個重要群體、特殊群體,一直以來都麵臨著異與其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在這一點上,主要表現為就業麵狹窄、就業人員資質差距大、就業率遠遠低於其他綜合類高校同屆畢業生。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要徹底的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就要我們從長計議,完善學校藝術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增強藝術類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藝術類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技能。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就業問題;就業能力培養

近年來,社會“藝考熱”升溫給藝術類學校增加了巨量的生源,尤其是音樂、美術等傳統藝術類專業招生更是頻頻爆滿。但是,廣大學生在踴躍報名藝術類院校的同時,卻沒有看到我國藝術類人才市場的需求供應,近年時間我國藝術類人才市場人才供求已經接近飽和狀態,而美術音樂類傳統藝術專業更是供大於求,外加藝術類工作容易受到地域和專業限製,現實社會中適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崗位更是少之又少,在龐大的藝術類畢業生基數之上,廣大藝術類大學生麵臨著“畢業即是失業”的嚴峻社會問題。解決藝術類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藝術類大學生改變單一專業的學習態度

藝術類大學生要樹立就業意識,改變原有單一,片麵的藝術學習態度,放棄偏執、以自我為核心的學習觀念。要站在社會實際情況上看待畢業就業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基礎教育,提升綜合素養。優化和完善課程設置,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職業市場的實際需求,學習與新職業有關的新課程,尋求潛力科目、前沿科目淘汰掉過時的,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老課程。第二、藝術類大學入學初期,就要拋棄原有的”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做到在校期間現緊張後從容,徹底改變後期“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離恨傷逝”的尷尬局麵。第三、藝術類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實現“走出去”、“做中學”、“做中成”,係統的塑造出自己的集體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徹底的改變社會上部分人員對藝術類學生自由散漫、自我狹隘等不良印象,結合自己的職業技能積極參與各種訓練和輔導,掌握足夠的職場交往技巧。

二、在職教師加強對藝術類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培訓教育

從在職藝術類高校教師角度出發,通過開展係列職業規劃講座、培訓和教育訓練,可以讓藝術類大學生增加自己的職場經驗,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藝術類高校教師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藝術類大學生入校期間,就要及時開展各式就業講座,將整個大學過程,變成就業當中“思業時”、“擇業時”、“定業時”的三個階段,讓藝術類大學生在入校的時刻就開始深遠考慮畢業之後的道路,真正做到謀而後定。第二、嚴抓學風建設,加強教育管理力度,提高整體藝術類學生的全麵素質,而不是單一的某方麵的專業技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綜合性藝術類人才,而不是一個憤世嫉俗自我為中心的普普通通畢業生。第三、強化本職專業教育,注意鼓勵藝術類學生的就業觀念。這就要求了藝術類高校教師在授課的同時,要加大對藝術類本科專業的教授,確保每一個課堂學生,都能完善牢固的掌握該專業藝術知識。與此同時,藝術類高校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就業設想和就業理念,都可以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提出成熟性意見,給學生以鼓勵,為學生就業提供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