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素描教學中創作性思維的探索
教研探索
作者:白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等院校設計素描課教學也在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為了順應時代需求,不斷調整素描課程內容設置,加快思維觀念轉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教學改革探索的根本出發點。
【關鍵詞】創作性思維;造型藝術;基礎;能力培養
一、發揮傳統素描優勢的同時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傳統素描注重藝術造型規律的掌握和藝術語言表現力的思考和訓練,學習及研究素描造型語言的基本規律和相互關係是其學習的核心內容。設計素描注重造型能力訓練和新思維及想象力的充分表達,與傳統素描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在設計素描課程中安排適當課時的傳統素描教學有利於發揮其自身優勢,易於奠定學生良好的造型基礎。素描手稿是設計師表達設計意圖的主要途徑,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深受國內外設計師的青睞,設計素描訓練的目的也在於此。基礎訓練不可一蹴而就,但長時間的基礎訓練會使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思維的敏銳性和創造性受到抑製。因此在造型訓練課程中適當的穿插命題性的計時創意表達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是能用最迅捷的方法撲捉瞬間的靈感,可以在鍛煉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的同時,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二、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的專題訓練是轉變思維觀念的重要途徑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思維觀念的轉變和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密不可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角色和教學方式都要發生變化和革新。教學理念的改革,是指教師要重新的認識“教學”。以往的教師理解的“教學”是教給學生知識,而現在理解的“教學”應該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教學角色的改革,是指教師要由台前轉向幕後,從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權威意識的執行者轉變成為平等意識的指導者,從大小事包攬的個體勞動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方式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我們一定要摒棄傳統灌輸教學,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再加上合理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自主能動性,自主創新思維能力,自主完成知識的構建和形成過程。
要完全使學生的思維從單一的模式中跳出來,養成多元化和開放性思維習慣需要進行係統的專題訓練。把培養創新觀念融入每一堂課,使創新思維教育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一切以轉變觀念,培養創新新思維為主線展開進行。眾所周知,現代畢業生步入社會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眼高手低”。設計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滿足客戶需求,製作出令客戶滿意的作品是設計者的生存之道,為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教育者改變對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要求,培養同時具備“會觀察”、“善分析”、“勤思考”、“強動手”等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強化“眼”、“腦”、“心”、“手”的協調運用,把綜合能力訓練作為每堂課的必然過程並使之成為習慣,眼高手低的問題將會逐漸得到解決。
三、以創新性思維為前提進行專題訓練實現教學目標
創作性思維是指在自主性的原則上,不依靠於別人,能夠自主判斷,自主選擇和自主行動的一種思維能力。在學生自主創作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如要求學生在四開紙上,根據命題《怒放的生命》畫三幅創意素描插圖,時間為十分鍾。這種真實性的命題是測試學生素描基本功的一個重要方式,與現實需求緊密聯係,有效地將創新思維訓練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專題訓練使老師的職能從灌輸轉向引導,教學的重點由技法指導轉移到思維引導。輔導內容主要根據學生在專題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有很大的不固定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一個個專題中不斷得到訓練,為此他們需要在課下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不但要善於從傳統中學習,在傳統藝術中挖掘潛存其中的創新意識和表現方法等豐富資源。而且還要以自然為師,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視覺語言,不斷的轉變視角,多角度觀察,用心思考其中的變化,體會微觀和宏觀之間的巧妙關係,完善自己對整體的把握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目的性較強的命題訓練中會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時,引導學生做好課堂小結,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在對未知的緊迫感中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深刻認識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而不是隻停留在技術、知識或美學的層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好專題訓練,教師要及時嚴格做好作業點評,及時對學生作業進行品評提出指導性意見,將那些企圖通過抄襲或草草了事的學生杜絕於萌芽之中,使學生在不斷成長中完成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