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學觀念注重能力培養
教研探索
作者:賈玉華
【摘要】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新時期的複合型人才是尤為重要的。在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條件,也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能力培養
一、樂學、會學是基礎
如何使學生會學呢?第一,.預習法。要求學生做到“三動”,即動眼、動手、動腦,及時地把那些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段勾畫出來並標上醒目的符號,容易記的快速記住。例如:在講黨的基本路線時,先讓同學們閱讀教材,動手把重點句子劃在書上,動腦想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象依據,時間,含義等容易記的易理解的讓學生快速記住,象怎樣理解黨的基本路線,製定的重要性等一些知識和自己認識含糊的知識要點應慢讀細讀,仔細揣摩,前後聯想,確實解決不了的,等待教師的精講點撥。例如:在講“神七”發射成功時,提前給學生下發學案,讓學生預習,上課老師起引導點撥的作用,收到了好的效果。
第二,思考提綱法。在學生自讀課文前,教師給學生擬出提綱,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知識做好指導工作。所謂思考提綱,就是要依據教材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設問或點撥的形式,緊扣重點、難點,提綱、目錄明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啟發。
二、融洽師生關係是保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始終處於教學活動的重要位置。所以,隻有教師可親可敬,才能強有力地吸引學生並且能夠積極有效地去影響學生,從而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條件是:教師要可親。上課時,老師要精神飽滿,麵帶微笑,親切自然。要關心學生,把握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及反應情況,為學生釋疑解難。學生如果回答問題不正確,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幫助他們把問題弄通、弄懂,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有話敢說,有疑敢問。
三、鼓勵學生“問”是手段
學會“問”,才能增長智慧,會問,才算會學。首先,要創建輕鬆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敢於開口提問。積極思維是提問的前提,敢於開口是提問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要與學生溝通,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就敢於開口,願意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提出自己發現的或困惑的問題,並迫切需要加以解決,這樣不僅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勇於提問的學習習慣。
其次,教師們要鼓勵學生質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甚至提出相反的看法與結論,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提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是正確還是錯誤,是簡單還是複雜,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尤其是對差生提出的問題,更應給予肯定,切不可指責與訓斥。隻有這樣,學生才敢口開,積極提問,有利於培養學生敢質疑的意識。
第三,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問。在質疑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幫助,尤其是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要啟發暗示,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成因與聯係,還要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麵與多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