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職學校《哲學與人生》的教育教學探究(1 / 2)

中職學校《哲學與人生》的教育教學探究

教研探索

作者:連蘇遠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得到相應的進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越來越得到了關注,對於中職院校來說所麵對的競爭壓力更是日趨的激烈,在教學的質量上得到提高是取得優越地位的重要條件,中職學校對於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實用性為主要導向,為了能夠更好地去適應社會以及市場的需求,在培養人才上更是要注重實踐與德育相結合,把中職學校的學生培養成一個有著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本文主要是針對中職學校的《哲學與人生》的德育教學為內容作出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職學校;哲學與人生;教育教學

0 引言

在當下我國的全麵改革的背景下中職學校也進行了課程的改革,使得實踐與理論、德育同步而行,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教學當中《哲學與人生》是一門比較重要的科目,也是對中等職業學生在德育修養上得以提高的必修課程,這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對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並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以及方法上的落實,意在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對馬克思的哲學觀點和方法上的學習和理解進行指導教育,同時也在做人上實行科學的引導教育。

1 關於中職學校《哲學與人生》的教學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同時國家對於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教材也做了改革,尤其是在德育教學上,把以前的哲學和法製以及職業道德和政治經濟等內容得到了合並提升,並進行了分類在這其中《哲學與人生》就是讓學生學習馬克思的哲學觀點以及教他們如何做人,主要就是在曆史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方麵得到有效的學習和對這些觀點進行運用,從而能夠對於自己人生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得到解決,並樹立追求理想的這一崇高誌向,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有個很好的認識和確立,從教材的改革內容變化上來看,在正確的職業觀和道德觀還有社會政治常識與學生的心理素質上相比較而言,單純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可以從本質上對於一個人產生統領的作用,隻有在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對於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故此中職學校的《哲學與人生》的教學就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哲學與人生》要雙向把握做到學為所用

所謂的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一個概括把握,它是人生當中智慧的結晶,哲學與其它科學所不同的是它是對於人生的最基本的問題的找尋,人生通過哲學的眼角去觀察才能領會到人生的奧秘,也才能對生活的意義理解的更為透徹,故此在中職學校的實際教學課堂上要以哲學去對學生未來的人生進行引導,讓其在未來用人生來體驗哲學,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以及基礎知識上進行了解的同時又能夠讓學生在行為選擇上以及價值觀的判斷上有一個正確的抉擇,進而對他們的健康人生的發展在思想上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哲學與人生》的第八課的內容當中,講述的是“現象和本質與明辨是非”,在這個教材的設置當中用十個問題來對學生進行了引導探究,在第六以及第八個問題上對於哲學和人生得到了有效的結合,這兩個問題就是把本質以及現象兩者的關係融入到了人生的問題當中,從而對此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這一課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對於當今的繁雜社會進行深入的思考,透過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現象以及人群學會對其進行明辨是非區分好壞辨別真假,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守法的公民,並借此對於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得到解決做到學用並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