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職業院校師生關係之我見
教研探索
作者:王廷棟 劉玉春
【摘要】主要闡述了職業院校師生關係的獨特性,並從加強教師教育培訓、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加強師生合作三個方麵提出改進職業院校師生關係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院校;師生關係;改進;對策
一、職業院校師生關係現狀
在職業院校中,伴隨著學校的發展一輩輩專科、本科學曆的元老級教師逐漸退休了,一批批研究生學曆、博士學曆的年輕教師應聘上崗。這些年輕教師學識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有抱負,有幹勁,大有在職業教育中一展拳腳的願望。
但由於大學擴大招生等等原因,職業院校的招生門檻依然提高緩慢,大多數學生入校成績不高,普遍存在著人生目標不明確,理想信念模糊,自我、自私、自負、自控力差,不能吃苦、抗挫能力低,叛逆性強,厭學,不良行為多,法製紀律觀念差,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完善等問題,綜合素質水平不高。
魯迅曾說過“北京的石油大王,再不會知道撿煤渣老太太的辛苦,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用魯迅的話來評論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的關係,雖不恰當但意境相近。客觀評價,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分屬兩種類型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兩個“階層”的人。前者經曆了應試教育的曆練和選拔,是應試教育中的驕子,是應試教育的得益者;後者大多是在應試教育失敗後來到職業學校的,他們的就業前景與自己的老師完全不同,也離心目中的好工作差之很遠,對教育有或多或少的抵觸情緒。
這樣的兩類不同人群,在共同參與的教育教學雙邊活動中,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和諧,比如學生反感某位教師而擾亂課堂紀律,教師抱怨學生不好,久而久之產生的職業倦怠,學生的厭學情緒,等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取決於改進師生之間的關係。
二、改進職業院校師生關係的對策
1.加強教師教育培訓,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提高育人能力
(1)要強化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師德於教師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內在約束。要將《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激發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守教育教學紀律和學術規範,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
(2)要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院校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學生做人,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要求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有正確的、正常的“三觀”和健康的心理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不僅關係到教師本人還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和學生心理健康。
相關學者研究認為,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是:熱愛教學工作、勝任教學工作;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特點;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是全體教師努力完善自我心理健康的標準,也是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3)要強化教師“雙師型”教育。如前所述,職校教師和學生分屬兩種類型的人,學生就業的崗位、工作的性質、職業的前景,對於教師來說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要盡快讓自己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比如,數控專業“雙師型”的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數控基礎理論,也可以教給學生數控職業技能,使學生不僅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堅決杜絕了“黑板上種田,紙上開機器”的現象。“雙師型”教師在自身接受雙師型教育培養過程中,會親身經曆數控車間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會對人際關係等,職場經驗、職業發展路徑等有一些經驗體會。憑借這一點,職業院校的教師在教育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數控技術人員時就不會陷入迷茫和被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