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問題研究(1 / 2)

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教研探索

作者:趙正江

【摘要】小學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學校作為德育的重要載體,具有非常強的教育功能。隨著小學德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目前許多教育者改變了原來的教學策略,紛紛從傳統教育的弊端中走出來,突破固有的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德育教學的被動局麵,從而使探究主題活動教學在實施和運用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許多教育者雖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於如何搞好德育新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探討和總結,但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仔細研究,不難發現,目前小學德育課教學的實施和落實情況讓人不樂觀,而且還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小學德育;現狀;問題研究

一、小學德育的內涵和意義

1、德育的內涵

德育的內涵包含政治教育、思想觀點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對事物的正確的思想和觀點,比如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其他一些觀點。道德品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意識。而這些內容並不是獨立的,它們是緊密聯係的,並且滲透在德育的每個步驟。

2、小學德育工作的意義

小學是人的發展的基礎階段,學生的品德行為處在處在一個重要的變化時期,並且逐漸由低級向高級過度和發展,具有很強的塑性強,我們隻要在這個時期正確引導,就能促進學生的品德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僅體現了我國現代精神文明的程度,同時也決定著我國未來的社會麵貌以及民族精神。所以,小學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並在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引導作用。

二、小學德育的現狀

1、學校政教工作方法簡單

學校政教處似乎成了“垃圾學生”處理廠,大部分的時間都耗在“圍追堵截”和“抓”“查”“處罰”學生上,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就像是警察、法官、偵探的一個有機結合體,隻是一味的禁止學生做不該做的事,而沒有尋根追底,探究學生為什麼會做這些“錯事”,從根源是關心愛護學生,從思想本質上教育學生,從而正確引導學生走向一條健康的大路。

2、德育內容不夠豐富

小學德育的內容過於陳舊,也不夠豐富多彩,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實際需要,許多德育活動是“熱熱鬧鬧走過場,形式主義花架子”。此外,我們的德育工作對學生所進行的是理想教育,教師隻講現實社會中的真、善、美,不講假、惡、醜。所以學生在學校書本中接觸的世界同他所處的現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差距的,甚至可以說是對立的,當學生帶著對社會理想化的眼光走向社會的時候,一但碰上假、惡、醜,就會不知所措,甚至被汙染。

3、德育教育的評價製度陳舊

小學德育教育的評價過於注重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日常行為是否符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沒有從本質上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否發生了變化,而德育的考評成績也是由班主任說了算,缺乏一個有效的評價標準,客觀來講,即使再公正班主任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多少也會帶有一點主觀的色彩,評價的內容可能隻是學生被班主任看到的一麵,評價的結果自然也就不能算是十分準確了。而且現階段學生班級中的好人好事記錄本流於形式,比如說對於拾金不昧,有的學生明知道是誰的東西還要交給老師,為的就是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在好人好事記錄本上記錄下自己的名字,這樣的德育怎是不會產生效果的。

4、外部環境對德育的負麵效應

學校在辛辛苦苦地進行德育的時候,社會上卻是另一番景象——紛繁複雜,學生被一些不良的風氣所誘導,家庭教育極不合理,甚至有的家庭對學校教育進行詆毀,這些都對德育工作帶來了負麵的效應。社會上對於個性發展、自我意識的錯誤強調,給學校德育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學生在寫作文“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時候,有80%以上的學生的寫作內容是關於父母吵架、賭博等一些家庭中不良行為。這樣的外部環境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三、對策思考

1、改革德育機構

學校成立專門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德育工作培養計劃。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不是臨時召集的議事機構,而是以校長為首的有職有權的學校德育工作指揮中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學校德育工作。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及各評價小組的成立,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力度,真正把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領導體製落到實處;協調了各方麵的關係,明確了各方職責,為形成全員參與德育、全麵育人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掌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尋找有效方法,提高學生道德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