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發揮其有效性
教研探索
作者:謝璟寰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性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在計算機方麵的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學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1 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根據教學的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在必要時還要擴充課外知識。這種方法不僅將教材的用途發揮到最大化,還將課本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舉例說明,在計算機基礎性知識教學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樂趣、作用,並讓學生了解可以利用網絡自主學習。這樣,學生體驗到了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樂趣與便捷,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進而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
2 加強有效管理,追求共同進步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生在一個課時內最佳的聽課時間是開課後的5到20分鍾,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良好掌握,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從而保證教師在最佳時段內能完成課程的主要內容,解決核心問題,然後在課後通過習題練習、學生間的自主討論等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
3 加強過程研究,提供學習支撐
3.1 要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認知上的衝突,應該將課程內容的難度簡化,運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教授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開發學生動手機會和能力,隻有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趣味性,才會更好的學習信息技術,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進行Excel 的教學時,知識點繁複雜亂,這種情況下用死板的教學方式隻能讓學生勉強學會方法,記憶力不深刻,也不會對Excel這門技術感興趣。此時可以講述一個空調銷售的故事,再通過教師示範操作,利用Excel處理了一組空調銷售數據,同時顯示出增長率與對比結果。這樣的實例解析讓學生印象極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功能吸引,從而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設計一項任務,比如用word製作科普小報。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先用圖文並茂的課件吸引學生,然後再向學生講解Word用法,最後布置一個任務,由學生自由命題,做一個科普小報。這樣,整個課堂都會是學生熱鬧的討論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嚐到了樂趣。
3.2 益智遊戲的合理利用。許多教師都反映,很多學生之所以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是因為可以玩一些小遊戲,對此,一些教師的做法是將遊戲刪除。遊戲對於學生來說,不是不能玩,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遊戲可以幫助學生大腦的開發,幫助學生熟悉鍵盤的運用、練習指法。比如,單一的打字練習很枯燥無味,教師可以讓學生玩打字遊戲,這樣不僅學生練習了指法還讓學生在練習中找到了樂趣。
3.3 教育學生健康上網
在課堂上,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網絡公約,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要做到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學習而不是瀏覽不良信息,沉迷於遊戲,沉溺於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