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若幹思考
教研探索
作者:王德啟 王德海
【摘要】數學是一門理科性質的學科,學好數學能夠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嚴瑾的生活態度。小學數學是學生認知數學、學好數學的起始階段,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效對於學生學好數學意義重大。本文中筆者從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靈活地運用教材、尊重學生差異性、適時進行教學效果反思等方麵對如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效做了若幹思考。
【關鍵詞】小數數學;教學成效;思考
數學具有理科性質,有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生活態度,因此數學教學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學習數學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小學數學作為學生認知數學、學好數學的起始階段,提升其教學成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最大化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成為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工作重心。
綜觀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興趣缺乏、教材使用呆板、對學生群體差異認識不夠充分、對課堂教學缺乏有效反思等方麵,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原因入手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數學,是保證課堂教學收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具體做法如下:
1、趣味導入課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問題為基準,啟發學生提問,引導他們帶著好奇心參與到課堂中,有所思,有所學;
2、合理使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情境。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形象、方便的特點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更好地創設情境趣味。教師可以在有需要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3、手腦結合,重視實踐操作。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實用型學科應該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看一看”、“拚一拚”、“量一量”等看似簡單的行為,卻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
4、加強師生間互動。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烈希望獲得教師的肯定,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平台。
二、靈活地運用、駕馭教材,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眾所周知,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學工作的基本工具,承載著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然而,數學教材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求教師要把抽象而枯燥的教材靈活地運用起來,以確保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靈活地運用教材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有取舍,即指教師在製定教學計劃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配置,在課堂教學中有所取舍,以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