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1 / 2)

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

思政研究

作者:陳新娟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該論述表明我們黨對協商民主的認識和實踐水平的新提升,對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對密切聯係的新見解,這對新形勢下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協商民主;群眾路線;十八屆三中全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作了全麵規劃和部署,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決定》中關於協商民主的新觀點、新舉措和新部署表明我們黨對協商民主的認識和實踐水平的新提升,指出了群眾路線與協商民主的內在聯係。這對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一、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的內在聯係

1、協商民主將群眾路線提升到製度化層麵

黨的群眾路線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認識論在黨的全部工作中的具體運用,而且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在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運作形態和重要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作為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這就通過協商民主把群眾路線納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建設的範疇,轉化為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製度體係,從而使黨的群眾路線獲得了新的政治意義和製度保障。

2.群眾路線使協商民主獲得了豐富思想和實踐資源

群眾路線所體現的民主,與協商民主高度契合,在工作內容和人員構成上體現出很大的廣泛性,都具有廣泛的社會聯係和政治參與。協商民主作為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就是要將群眾路線的優勢轉化為協商民主的豐富資源,把群眾路線優勢和協商民主優勢緊密結合起來,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創新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形式,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次製度化發展,從而使協商民主植根於黨的群眾路線實踐的深厚沃土,獲得更為廣闊的生長空間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二、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必須以群眾路線為根本

1.在黨的領導下踐行群眾路線

從政黨政治的視角看,後發現代化國家處於由早期發展階段向後期發展階段轉型的過程中。在這個特殊轉型期更好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根據這個時期的要求不斷改革完善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層麵上,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必須善於借助協商民主的製度和工作機製,保證人民內部各方麵通過相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使中共的領導體現在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的過程中,切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