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
思政研究
作者:鞏立君
【摘要】山西省城鎮化發展具有速度慢、質量低、規模小等特征。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認清城鎮化過程的現狀,並且明確影響城鎮化發展的戰略因素,製定相應的城鎮化發展戰略,並就城鎮化發展戰略中以旅遊資源等來推進城鎮化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山西省;城鎮化;發展戰略
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是山西轉型發展的根本舉措,是跨越發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統籌兼顧、互促互動,有機統一的發展戰略。其中,市域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輪子,加快推進市域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是山西“十二五”時期麵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抓手,是山西轉型跨越的重大戰略。因此,研究山西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一、山西省城鎮化發展現狀及特征
城鎮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作用於社會結構所引起的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等的變化過程,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和後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目前,山西城鎮化的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城鎮化發展速度慢,城鎮化水平增長不快
近年來,山西省的城鎮化發展從縱向來看,取得了一定成績。從2000年的35.20%提高到2004年的39.63%,平均每年提高0.89個百分點;又從2005年的42.11%提高到2011年的45.99%,平均每年提高0.97個百分點。而同期全國的城鎮化速度為: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提高1.11個百分點,2005年到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0.90個百分點。可見山西省的城鎮化發展速度比全國的發展速度慢。
(二)城鎮群發展滯後,城鎮規模偏小
城鎮集群化和區域化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主導趨勢,是參與國際與區域分工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山西的城鎮群構建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有效推進城鎮群發展的體製機製,城鎮之間還缺乏合理的分工與協作。2011年,全省22個設市城市平均人口規模為40.25萬人,而全國的平均水平為51.1萬人,位於中部六省第4位。84個縣城平均人口規模為6.1萬人,位於中部六省第5位;建製鎮平均人口規模不足0.6萬人,位於中部六省第6位。
二、影響山西省城鎮化發展的戰略因素
任何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山西省實現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存在著一些影響其發展的戰略因素,主要包括:
(一)觀念落後,缺乏創新
解放思想永遠沒有止境,思想有多遠,發展就有多遠。山西省城鎮化發展滯後,固然有管理體製、規章製度、政府職能等方麵的原因,但歸根到底是思想觀念問題。我省在“十二五”時期在城鎮化發展上能不能有新突破,關鍵要看能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我省城鎮化必須從片麵追求人口數量增長和城鎮形象工程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因地製宜、開拓市場的創新思想;必須從城鎮化過程的同質化中解放出來,就各個城市的發展定位、特色、職能等進行科學的總體規劃,鼓勵城市之間差異化發展,差別競爭,特色取勝,讓各具特色的城市協調互動。
(二)城鎮建設與資源環境保護不平衡
我們在城鎮化過程中不能搞“大躍進”,盲目追求大城市,尤其是我省作為一個煤炭大省,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已經耗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我們在城鎮化過程中就更要注重協調發展,做到經濟發展與節能並舉,在現代化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麵做到平衡,切實保護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使我省的城鎮化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實現城市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建設宜居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