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城鄉醫療保險現狀分析(1 / 2)

我國城鄉醫療保險現狀分析

思政研究

作者:紀江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做出一係列重大決策,積極推進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改革:1998年底開始在全國推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並不斷地發展與完善;2003年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試點,2007年在全國範圍推廣;2008年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把學生、兒童、老人等城鎮非從業人員納入保障範圍,2009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製度在全國全麵推開。現如今,我國的城鄉醫療保險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從兩個方麵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醫療保險;城鄉;現狀

一、從醫療保險的覆蓋麵、資金籌集水平、基金結存情況對我國城鄉醫療保險現狀進行分析

(一)覆蓋麵現狀分析

我國城鄉醫療保險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統稱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

根據表2得出,在2007-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增長較為迅速,截至2011年,參保率達到95.14%。

(二)籌資水平現狀分析

籌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醫療保險保障水平的高低,資金的來源有了保障,參保群體才能夠享受到應有的保障。

根據2007-2-11年統計數據顯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均籌資水平逐年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籌資水平由2007年的1649.92元增長到2011年的2479.38元,平均增長速度為10.49%;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均籌資水平由2007年的100.14元,提高到2011年的165.82元,平均增長速度為13.85%,高於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均籌資平均增長速度,但是人均籌資規模總體偏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均籌資水平有2007年的58.90元。提高到2011年的211.30元,平均增長速度為38.41%,高於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水平增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存在籌資總體水平偏低的現象。

(三)基金結存情況現狀分析

2007-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結餘率呈下降趨勢,並逐步趨向合理區間;基金累計結餘率呈緩慢上升趨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當年結餘率與累計結餘率呈下降勢態,並趨於合理。

在2007-2011年之間,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率由2007年的110.23%上升到2011年的117.38%,這充分表明了基金的支付能力不斷增強;城鎮職工當年醫療保險基金結餘率由2007年的29.92%下降到了2011年的16.31%,表明基金結餘率逐步回到合理的區間根據數據顯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率由2007年的83.96%上升到2011年的105.72%,基金的支付能力得到增強;城鎮居民醫保基金當年結餘率由2007年的76.45%下降到2011年的26.13%,逐步趨於合理。由於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采取的是現收現付製,原則上應該以收定支,略有結餘。從總體上看,城鎮居民醫保基金結餘率略高,應該采取措施降低結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