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問政的發展困境與化解對策
思政研究
作者:白楊
【摘要】近年來,網絡問政以一種全新的民主形式,使得政府和民眾之間的交流更加透明順暢,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網絡問政對政府的行政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困境。完善網絡問政法規、加強網絡問政監管、提高網民問政素質、提升政府網絡問政能力等是破解網絡問政困境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網絡問政;困境;解決對策
網絡已經並繼續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既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同時改變著人們參與政治的方式。網絡問政以一種新興的民主形式,在民眾與政治之間拉近了距離、架起了橋梁,使民眾因為與政治的近距離而親近感濃厚、參與感倍增。現代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不斷加強,也使得政府大量地借助網絡了解民情、彙集民智,不斷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因此,不管從民眾還是政府角度看,網絡問政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發展趨勢。
一、網絡問政的意義
當今中國,網絡問政不僅改變了普通民眾的生活,同時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環境,對政府的行政管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網絡問政有利於拓寬公民參政議政的渠道,創新民主形式
博客、微博、論壇、網站、手機等現代工具所帶來的問政形式的多樣化改變了人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熱情,拓寬了公民的政治參與空間。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大多數的公民在遇到不公平的現象時,更願意選用網絡將這些不公平的現象進行曝光。網絡問政彌補了現實政治生活中公民直接參政方式的不足,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網民政治參與的需求,創新了民主形式,提升了公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實現了政府與民眾之間政治信息的互動交流,拓寬了公民參政議政的渠道。
(二)網絡問政有利於收集民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網絡問政使各級政府能夠通過網絡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網民所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雖然是個人觀點,但也來源於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麵,代表著一個群體的心聲,因而可以成為領導幹部征集民意、聯係群眾的一個窗口。同時,網絡的便利性和隱蔽性使得公眾願意在網上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意見,方便黨和政府準確掌握社會信息,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通過網絡征集提案,崔永元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兩會”前夕,他就收到900多封郵件,而他提案中的270條建議均來自網友的反饋。網絡問政可以使政府彙聚民間的知識力量,用群眾的智慧奠定決策科學的基礎。
(三)網絡問政有利於政府執政觀念的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
近年來,網絡問政在我國飛速發展,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政府部門積極轉變執政觀念,加強自身素質和提高服務能力。網絡問政的持續有效開展,加速了我國政務公開進程,使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得到大幅提升。例如廣東省政府率先開啟的“嶺南十拍”網絡問政平台,就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與網民互動,及時了解輿情,彙聚民智,促進科學決策。安徽省也首次把網絡問政納入政府報告中,湖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官員和網民的互動機製,促使官員廣泛聽取民意、了解輿情,充分發揮民意在政策製定過程中的作用,真正建設服務型政府。
(四)網絡問政有利於和諧社會建設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大量社會矛盾在凸顯出來,如果沒有適當的途徑進行疏導與排解,極易引發社會衝突和突發性事件,不利於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網絡問政作為政府與民眾之間互動交流的窗口,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與理解,有效地緩和或解決社會矛盾。一方麵,網絡問政可以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一個簡便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泄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安撫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麵,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問政主動聯係群眾,關注和關心民眾的需求和各種呼聲,杜絕粗暴野蠻執法行為,糾正政策執行的偏差和扭曲,減少政府與民眾的矛盾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