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製度與會計模式
法製天地
作者:薑黎
【摘要】各國的會計環境背景及其對各國會計理論、實務的影響,是國際會計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環境(會計環境)是決定一個國家會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法律體係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影響十分明顯。通過對西方主要法律體係的研究,並進而探索不同法律體係對會計模式的影響,找出其差異和特點,對於協調不同的會計模式,提高國際會計研究水平是極其有益的,本文將針對西方的主要會計模式劃分為大陸法係會計模式和英美法係會計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我國會計模式發展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法律製度;會計模式;法係;借鑒
所謂會計模式,是指對一定社會環境下會計活動的各種要素按照一定邏輯進行綜合描述,反映各種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內在聯係與結構形式的有機整體。其組成要素包括會計的目標、管理、規範、核算、報告、監督、教育等方麵。我們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會計模式加以劃分,對會計隊伍比較薄弱、會計研究比較後進的國家來說,通過對不同會計模式的研究,有利於加強對不同國家會計製度和會計實務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各種會計模式的演進和利弊,了解其發展趨勢,選擇適合於本國國情的會計模式,有助於預測本國會計未來可能麵臨的問題,並迅速尋獲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1 法律製度對會計模式的影響
政治、法律製度是影響會計的又一個關鍵因素。一個國家會計模式導向的確定與調整,都與該國的政治體製有直接關係。會計準則的製定及相應的準則內容,實質上體現了在不同主體中進行的利益分配關係。政治對會計模式導向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政府要求會計模式為實現宏觀經濟計劃服務;在發展中國家,政府要求會計模式為改善國際收支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為了提高經濟和企業經營的穩定性,鼓勵企業將各年利潤平滑化。有時政治事件和政治變革還會對會計產生直接的影響。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會計模式變革就是由於政治製度的變革引起的。政治力量對會計模式導向的影響通常是通過立法實現的。
法律的製定體現了國家統治者的意誌。大多數成文法係國家,通過商法、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等法律對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規範。在這樣的法律製度下,會計模式導向直接取決於國家政權對會計的要求。也就是說,在成文法國家,會計模式可以根據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選擇宏觀利益導向、企業利益導向或其它導向。而在大多數習慣法係國家,法律中對會計行為進行規範的內容比較少,也不如成文法國家規範的全麵和係統。這些國家的會計工作在遵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還需要執行法律沒有涉及、而是由民間組織製定的有關規章。因此,這些國家的會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製定會計準則和製度的民間團體所代表的利益,例如投資人、企業的經理階層、社會其它政治力量等.在西方國家,工會、環境保護組織等政治力量也對會計模式導向施加一定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在追求最大利潤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這個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一些工會組織環境保護組織等社會力量要求公司公布與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相關的信息、公司應承擔的保護環境其他社會責任方麵的信息。為了協調與社會的關係,消除對企業的不利影響,一些企業開始在公布財務信息的同時公布有關社會責任方麵的信息,由此導致了會計模式傾向於社會利益等其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