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網絡遊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1 / 3)

論網絡遊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法製天地

作者:趙婧文

【摘要】隨著網絡遊戲的逐步普及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糾紛漸漸走進公眾的視野,然而法律對於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的保護卻仍是一片空白。近年來,對於虛擬財產的保護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結合我國對於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簡述了目前我過網絡遊戲虛擬財產麵臨的法律困境,分析了有關法律的缺失與不足,並提出了若幹法律完善建議。

【關鍵詞】網絡遊戲虛擬財產;法律困境;法律保護

一、網絡遊戲虛擬財產及其法律困境

“虛擬財產”並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目前在我國法律意義上並沒有給予準確的定義或賦予其明確的內涵。“虛擬財產”泛指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包括網絡遊戲、電子郵件等一係列信息類產品。近年來,隨著網絡遊戲的日益盛行,“虛擬財產”在大多數情況成為網絡遊戲空間存在的財物(如遊戲賬號、遊戲角色、遊戲貨幣以及遊戲人物擁有的裝備騎寵等)的代稱。

網絡遊戲虛擬財產是否具有價值曾引起過廣泛爭議。而今,原本無任何現實價值的遊戲虛擬物品漸漸在現實中有了交易,與實際的金錢聯係在一起。遊戲帳號與物品線下買賣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原本自發形成的交易平台漸漸趨於成熟,一些頂級的虛擬武器或者材料可以買到上萬元。運營商對此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反對逐步變成了默許,更加推進了網絡遊戲虛擬財產與現實財產的掛鉤,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的價值屬性隨之贏得肯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後與缺失。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文對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規定,法律解釋中也鮮有涉及。法律的不明確甚至欠缺,使得通過司法的途徑解決諸如虛擬物品的權屬、玩家權益維護、虛擬物品糾紛中營運商責任的界定等有關虛擬財產的糾紛仍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各地的司法機關的處理結果也多有不同,網絡遊戲玩家利益受到侵害後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法律救濟。同時,缺乏法律的明確認定,使得公眾對於虛擬財產的認知不盡到位,即使自己的權益收到侵害,也少有求助於法律的想法;而運營商囿於相關法律法規,對玩家虛擬財產的保護隻能局限於事前預防,一旦發生侵害玩家權益的事實,運營商的救濟能力實為有限。

二、我國法律對網絡遊戲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缺失

(一)立法層麵

我國《憲法》第13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網絡遊戲虛擬財產顯然應當認為是公民的私有財產,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及其他合法財產”。其中“其他合法財產”屬於立法中的彈性語言,如何解釋目前尚並沒有明確的依據。考慮到虛擬財產與無形財產的相似性,司法實踐中傾向於將虛擬財產納入“其他合法財產”予以保護。《刑法》第256條規定了“電信號碼”、“通信線路”、“電信設備、設施”作為盜竊罪的對象,虛擬財產與之具有一定共通性,司法實踐中據此將其作為盜竊罪的對象處理。但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網民對虛擬財產的權利難以歸屬於現有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何一項。

根據以上法律條文可以看出,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雖具有一定法律依據,但需要進行法理推導,無法直接適用。近年來我國曾先後頒布過幾部關於互聯網安全的法律法規,對網絡遊戲虛擬財產略有涉及,但對於財產糾紛並沒有詳細規定,保護麵狹窄。此外,現行法律對於虛擬財產侵權責任問題尚未做出規定,即使認定侵害了玩家網絡遊戲虛擬財產權益,也難以適用法律解決。